中国电影往事:秦国人与香港人的吊诡对决(下)
2005年的合拍片《情癫大圣》在香港地区的票房只有835万港币,但在内地票房却超过了4900万。这种反差在徐克的《七剑》身上体现得更为醒目,这部武侠电影在香港地区的收入仅仅只有700万港币,在内地的票房则超过了8300万元。 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选择了北上。 在2012年时,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票房达到2.48亿港币,占到了当年香港电影市场的15.9%,但是到了2017年时,合拍片的票房仅有1.78亿港币,其份额六年来首次降到了不足10%。 在2012年时,共有33部香港电影在内地上映,票房总计超过26.07亿港币,在当年内地电影总票房中的比重为15.5%,其中30部合拍片的总收入达到了25.85亿,在2016年,合拍片的票房和份额双双达到峰值。而到了2017年,30部在内地公映香港电影的总票房达到72.55亿元,在总票房中的份额下降到12.98%,28部内地香港合拍片的累积票房达到72.45亿元。 自2012至2017年,内地电影故事片产量分别从745增加到了798部,以数量计算,合拍片的份额不啻九牛一毛,但是,这些电影在整个票房市场中的比重却举足轻重。 在这六年时间里,《西游降魔篇》、《捉妖记》及《美人鱼》三部当年内地票房冠军都是香港内地合拍片,它们在内地市场的总票房超过70.57亿元,然而,在香港地区它们的票房总和只有9430万港币。 自2003年签署 CEPA 以来,仅仅只有《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金鸡 SSS》以及《栋笃特工》三部未在内地上映的电影成为年度港产片票房冠军,尽管它们无一例外地挤入了香港电影历史票房前三十名,但总票房只有1.27亿港币。 十五年来,仅仅只有周星驰的《功夫》在同年加冕内地和香港年度票房冠军。可是,世间只有周星驰一人,而且他也老了。每一个香港电影人都不得不面临与承认这样的现实,香港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 事实上,还有一个每个香港人都深切体会到却又彼此心照不宣不愿公开承认的事实,香港经济已然大不如前,这座城市的不景气和衰落与内地经济迅速崛起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1997年,香港经济总量相当于内地经济规模的18.4%,而到2017年时,这一比重已经下降到不足2.8%,在此二十年间,香港经济总量的增幅仅有192.4%,而内地则翻了将近13倍,上海和北京的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了香港,而广州与深圳则在后虎视眈眈。 畸形的经济结构导致了香港在过去二十年的失落。 在1997年时,香港特区政府地价收入为624.81亿港币,在当年政府总收入中的比重达到了22.2%,而到了 SARS 爆发的2003年,这一比重剧烈下滑到只有2.6%,直到2007年,政府地价收入才恢复到十年前的水准。 在受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年,该比重降到5.3%,到了香港经济再现颓势的2016年,地价收入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也下降至13.5%,在2017年,这一比例为22.6%,与二十年前几乎相差无几。自回归以来,香港特区政府由土地售卖中获得的收入在其收入中的比重一直在20%上下浮动。 目前,香港已经开发的土地只占其1105平方千米总面积的1/4左右,除去约四成左右无法开发的区域之外,尚有35%的土地未能开发。在1996-2006的十年间,政府卖地和投资收益共占政府总收入的39.6%。 地价收入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房地产也成了这座城市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围绕这块滋味甘美的大蛋糕,利益集团自然寸步不让。 早在1997年的《施政报告》中,董建华就提出了八万五建屋计划,然而该规划面世时适逢金融风暴及其引发的房价大跌,为了稳定广大有房中产群体的信心,最终,这项承诺在2000年被迫终止。 为了应对地价大幅下跌带来的压力,香港特区政府停止了土地拍卖制度,开始实施勾地政策,土地买卖开发自此全由开发商决定把持。于是,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他们也自然而然地降低大量囤地并降低了建屋的速度,房价由是蹿飞。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