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滴滴七年:打商战、斗人性,九九八十一难还要过几关?

发布时间:2019-11-12 06:07:22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A5专栏 
导读:副标题#e# 不夸张地说,滴滴的团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滴滴的董事会没有超过一个礼拜是平静的。这是滴滴出行一位早期投资人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说的真实感受。这句话,好像放到2019年也适用。 确实,尽管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有时代的共性,滴滴也的确有很特殊的

四年的商战成全了滴滴在网约车行业的霸主地位,很多人认为滴滴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也就仅此而已。他们的论调是,滴滴的今天靠的是烧钱补贴(尽管我们上文提到并非如此),如果有一家资本同样雄厚的企业再真金白银的和滴滴打一仗,结果仍在五五之间。归根结底一句话:滴滴没有护城河。

确实如此吗?

虎嗅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滴滴在运营上的优势,他们提到了一个看法:滴滴是一家强运营的企业。

四年的商战让滴滴积累了大量的运营经验。(p.s.这里的运营其实是大运营的范畴,滴滴在和Uber打仗的那一年,几乎每周都发新版本,运营策略随时在更新迭代。相比之下,总部在美国的Uber完全跟不上这个节奏。)

比如在规则的制订上,如何在复杂的司乘矛盾中,让最大数量的用户感到满意,如何通过评价体系来实现对司机的高效管理,并提高司机的工作积极性。

比如说,如何派单能提高司机的接单量,提升平台的整体运营效率,是全局最优还是距离最优?

再比如虎嗅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如何通过既往的数据实现精细化的补贴,在不减少司机收入,同时达到同样运营目标的前提下,尽量的减少补贴的总量。

滴滴七年:打商战、斗人性,九九八十一难还要过几关?

补贴是司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的运营经验,是靠付出代价试错学到的。举一个滴滴在运营策略上翻车的例子。2017年4月,滴滴上线了动态调价机制,即在用车需求旺盛的早高峰或阴雨天气,根据需求供给的差距大小动态的调整打车价格,加价部分全部付给司机。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司机的出车积极性,增加供给,另一方面可以让真正有需求的用户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快速的打到车,本质上是经济学在商业层面的一次应用和尝试。

然而,这一曾被雕爷评价为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策略,却在用户端遭遇了滑铁卢。很多用户认为滴滴作为一家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公平性,显然排队这种形式是公平的,而付费优先则不是。也有用户质疑滴滴是在通过自己的市场地位变相涨价,“互联网公司纪检委”六六就在微博上表示,滴滴的动态调价“变成人人受损,只有公司受益”。

尽管从运营侧来看,动态调价是一个司机、乘客、平台都能获得好处的策略,但对价格敏感的用户来说,这一策略显然是翻车了。2018年春节期间,滴滴快车正式下线了动态调价,专车动态调价也进行了“封顶”。

运营经验就在这样不断的试错和纠错过程中不断地额积累迭代。如何管理司机、管理乘客、管理供应链合作伙伴,滴滴用七年时间跑出的经验值,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与此匹配的能力。

当美团这样一家在运营上颇有心得的企业,都在网约车上折戟之后,我们大概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网约车这个行业的运营中,确实很难有企业比滴滴做的更出色。

另一个我们要提到的要素是人。

首先要提到的是,滴滴创始团队的成长性是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中少见的。目前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中CEO程维,CTO张博,小桔车服CEO陈汀,以及R lab事业部总经理罗文都出自于最早的创始团队。之后加入的战略负责人、现海外业务负责人朱景士,以及他带来的投行背景的人才,也和老团队实现了融合,而非割裂。当年快的管理人员付强现在是滴滴最重要的网约车业务CEO,原先在快的李敏是滴滴公关副总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