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当下,云通讯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疫情消退后,对大家使用工具的习惯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有些群体可能恢复到纯线下的模式,但是有些群体,一定会由过去完全不用线上工具,变成一定比例的去使用。还有一部分群体原来就使用线上的通讯工具来做,在疫情之后使用比重会比原来提升很多。 这些变化会使得云通讯以及我们提供的新型的通讯手段,在很多企业内部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比原来加大很多。 其次,很多大型机构已经提出了想要专有云或者行业云的诉求。他们不愿意跟其他客户共用一个平台,需要我们在比如阿里云上临时开通一些服务器的资源,帮他们部署系统。 在企业数据中,有很多内部通讯录,包括董事长、各级别领导、各级分支机构人员等,存有组织架构信息等重要数据。在公有云上开通账号以后,如何对账号进行监管,以及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如何保证没有外来人员参与等问题,企业是有顾虑的。 比如像一些大型企业,最高层的领导开会是不允许任何外人和级别不够的人参与的。现在由于暂时的时间和条件受限,他们不得已的接受,由容联帮他们临时在云端部署系统,然后把通讯录导入使用,但是这样的部署不是长期的。所以现在他们提出,要在疫情过后,将系统变成私有化部署。 央企、国有****、股份制商业****、城商行以及****行等企业,现阶段都是一边在用,一边已经跟我们在做计划,希望在疫情之后,容联帮他们做私有化部署。 预判市场,重点关注泛金融、教育、政府和央企 爱分析:市场格局有哪些变化? 熊谢刚: 首先,从整个宏观市场的体量来看,疫情过后,云化和轻量化的部署,纯互联网化手段的使用会有很大的一个提升。提升会加大云通讯市场的规模。 其次,从品牌和厂家的角度看,疫情过后会存在一个大洗牌。市场中运转速度快的,现阶段获客量足够大的,不管在疫情阶段是免费使用还是短暂体验,客户一定会沉淀出来。 再次,市场需求的推动,对获客能力强的品牌是一个强化,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在这段时期,大量的客户通过疫情当中的使用被教育。在疫情结束后,面临的选择不是是否要做云化部署,而是选哪家厂商来做。 过去通讯市场面临的很大问题,是公司的管理层对通讯工具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疫情,很多高管自己经过使用,也感觉到工具是很迫切的需要,所以厂商建立品牌,就变得非常的重要。疫情控制住后,市场上主流品牌,经过筛选后,会脱颖而出。相反,对弱势的、获客能力差的、响应速度跟不上的厂商,特别是传统的、需要大量本地化部署完成的和对网络环境要求高的企业,我个人认为,基本上会淘汰掉。 爱分析:从行业分类角度讲,云通讯对哪些行业的渗透会加快? 熊谢刚: 第一,泛金融行业会是重点。 首先,****的反应很快,甚至走在容联前面。****是容联服务的主要行业之一,现在渗透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细化。除了国有****和股份制商业****,我们现阶段主要会看关注城商行、****行这一类企业,因为体量也比较大。 其次是保险业,保险具有 to C特征,往往比****要反应还要快。疫情出来以后,保险业是最敏感的,一定是连带出很多一些业务的需求,而不只是办公的需求。保险业往往要快速的跟业务场景结合,所以我们在做保险业的业务时,不是简单解决开会的问题,而更多想把音频和视频以开发包的形式集成到已有的APP里去。 第二是教育行业。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接触了很多教育企业,这次疫情给教育业带来了冲击和机会。原来线下的公立学校和互联网教育平台,或多或少都会去使用云通讯工具。这些跟教育相关的机构,不管是代表政府的,还是代表民营的,大家都在这一段时间集中的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工具。 有些机构简单粗暴的用微信来做,有些用钉钉来做,也有些用专业化的在线教育平台来做。在部署的过程中会存在两个考虑,一是如何让工具简单易用,二是要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问题,这种互动性要达到面对面的水平实际上是非常难的,受到很大局限性,这两方面都面临大浪淘沙的过程。 我们还会持续在教育行业尝试,我们最近联合了二十几家教育机构在做这方面的产品,我们提供产品技术的支撑。希望通过这次洗牌,重新定位过去一两年比较热的在线教育市场。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