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惊艳”亮相,创业者们的狂躁与迷思
有帮助 B 端客户“一键生成小程序”的,赵九州的火速移动能为电商、O2O、工具等应用的开发者提供模板,通过简单的拖拽等操作在 10 分钟内就能完成一套小程序的制作;有帮助小程序开发者提供流量监控的,数据分析公司 Growing IO 三个月前就准备好了服务企业小程序入口的 SaaS 工具;甚至连张小龙有意回避的“应用商店”功能,应用推荐类媒体 AppSo 也做出了号称“国内第一家小程序商店”,试图将自己推荐 APP 的权威延续到小程序上。 应用推荐媒体 AppSo 旗下的小程序商店,用户点击“尝鲜”即可获取二维码扫描使用相应的小程序。 但生态的完善程度并不能与他们价值的大小成正比。在钛媒体记者针对小程序开发者的采访中,“先做再看”、“说不定会有机会”、“还在摸索”这样的回复不时出现,不少创业者抱有一种取巧心理,反正开发难度也不高,试一试没有损失,说不定能火一把? 观音为了让孙悟空不再撒泼,将一顶金箍戴到了猴子头上;张小龙为了实现小程序“用完即走”的产品理想,不再重蹈公众号乱象的覆辙,也为小程序扣上了枷锁,可即使戴着锁链,人们也试图寻求一种方法,在不得不遵守微信规则的前提下尝试实现功能、规模、或者口碑上的突围。 突破口在哪? 遵守规则已然是既成事实,而微信封闭的生态与严格的审核机制让小程序开发者处处受挫,那么,小程序的价值究竟会落地何处?这个突破口会在哪里? 美味不用等是最先感知到小程序应用场景的公司之一。前文中曾提到他们为研发小程序组建了“微信小程序搞起”的沟通群,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另一个群,叫做“美味不用等@小程序内测沟通”。 这个略显正经的群组建于 2016 年 11 月 9 日,但它的组织者并不是美味不用等的员工,而是微信小程序的官方开发团队,赵妍向钛媒体记者回忆到,当他们提交了美味不用等第一个版本的小程序 Demo 后,微信主动联系了他们,并在后期测试开发与功能补充方面作出建议。 有公开报道称,微信内部负责开发小程序的团队不过二三十人,这就意味着微信并不能为每一家做小程序的公司“开小灶”。而在微信与美味不用等持续沟通的两个多月里,一个小细节让赵妍印象颇深——在微信提出的诸多建议中,有一次特别叮嘱美味不用等,要在小程序线下调用二维码的环节增加“分享”功能。 “微信想延伸线下场景,但他们没有布置二维码的能力,就想依靠服务商去解决入口的问题。”赵妍对钛媒体记者说。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