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惊艳”亮相,创业者们的狂躁与迷思
再看微信第一批邀约内测的公司:京东、携程、去哪儿、艺龙、大众点评、美团、猫眼、微票儿……有线下业务场景的 O2O 与电商不在少数。而在张小龙去年 12 月 28 日揭晓小程序的当天,下午分会场上微信官方用作范例演示的小程序 Demo ,也来自携程、美味不用等、微票儿等几家公司。 越来越多的公司正意识到这一点,但欣喜之余,他们又会得出一个略为残酷的事实:有能力撬动线下场景的公司,往往需要具备雄厚的资本与大规模传播的品牌效应,而具备这两者的,依旧还是那么几个头部企业。 但希望仍然存在。腾讯云高级产品经理刘永峰曾为钛媒体分享过“小程序”落地的场景化。他认为目前线上和线下是割裂的,并没有进行深度的融合,而传统的 APP 模式是一种信息孤岛,微信小程序则消除了这种信息孤岛,每个小程序都是入口,小程序和小程序之间也得以实现联通。 轻芒团队也将“摸索场景”当作小程序开发的重心。“我们现在想到的是,比如你去咖啡馆,就可以通过扫二维码阅读一些与咖啡有关的内容,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享到你的好友或者群组,邀请大家共同阅读或者协作笔记。”范怀宇这样对钛媒体记者形容他看好的内容类小程序在线下的实现场景。 小程序与大野心 赵九州在小程序发布的前一夜无法入眠,他看着火速移动开发者平台上不断增长的数字,心中却五味杂陈。 “我打算给这些人泼一些冷水。”赵九州说。 在火速移动目前登记的 2000 名小程序开发者中,依然有 90%的项目围绕纯线上的工具服务类,比如天气预报、日历、炒股等。在赵九州看来,工具只是第一步,重点仍然在连接线下服务,但由于不少开发者是技术出身,对市场趋势还是缺乏判断。 在火速移动的开发者社区中,有 90%的项目围绕纯线上的工具服务类。 赵九州将小程序的发展进程分为三种状态:前三个月,大量纯线上工具涌现;三个月之后,小程序将延伸出更多形态,开发者开始考虑商业化;最后,没有价值的小程序被淘汰,真正有场景价值的应用被留下,人们逐渐减少 App 的使用频次,微信实现了更多场景的互联。 商业化确实是小程序当下形态的短板。企业协作应用“明道”也开发了小程序版本,但只提供“日程”一项服务,目的也是为了不与明道其它付费才能使用的高级功能相冲突。 “如果不是电商模式,小程序的商业化会很困难,已经具备自有流量的公司可以通过小程序去留住用户,再进行转化提升黏性。但一款新的应用做小程序,还是要想办法获取新用户,这就又回到原点了。”明道创始人任向晖对钛媒体记者说到。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