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生产、内容平台再到算法,一文看清新媒体“食物链”
举个例子,按照各大传统媒体自己公布的数字,目前他们的受众,远远超过了原有的受众(有互联网之前的受众)。有人对这些数字有质疑,这只能说明质疑者的狭隘。我选择完全相信这些数字。因为,根据杰罗姆对于全球范围内“传统媒体”的长期观察,全球的主流传统媒体的网上用户,都远远超越了其传统的网下用户,而且是几何级的超越。这不是中国现象,而是全球现象。这个结论,杰罗姆有把握。具体的例子一抓一大把。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影响力比原来大了。事实上,他们的影响力大大缩小了。有趣吧,用户数在增长但影响力在缩小。comScore的统计数字显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2016年1月的月独立用户数突破了7000万大关,到2016年美国大选前后,已经双双突破了1亿大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纽约时报日报(周一至周五)的发行量曾经有过100多万(非周末版),满打满算能有多少读者,500万?中国的报纸,同样如此。但是,拥有约1亿月独用户的纽约时报的影响力,比此前增长了吗?在一张白纸上,画上第一个点的时候,这个点的权重是百分百。画上第二个点的时候,其权重是百分之五十;画上n个点的时候,第一个点的权重是n分之一。除非你是其中最大的那个点,比如Facebook 或者Google。 上个世纪,华盛顿邮报凭一个偷鸡摸狗的水门事件,就可以把总统拉下台来,现在,全美国的主流媒体联起手来,面对一个明火执仗地触犯天条、即将上台的总统,除了骂街,居然完全无能为力。他们裤兜里的红牌不见了,时过境迁。 硅谷著名的新媒体网站Re/code宣称硅谷已经取代纽约成为世界媒体的首都。这个说法,你认吗?至少,硅谷每天都在从纽约媒体手中抢劫广告,你能否认吗 讨论一个国内的案例。 浙报传媒成功地收购了几个游戏平台,据说用户数都是亿级的。这亿级用户并不一定都能转化为其新闻产品的读者,但仅仅弹窗等导流手段带来的读者,想想就是个恐怖的数字。不过,在整个媒体市场上,作为媒体的影响力,浙报传媒拥有的比例是更大了还是更小了呢?实话实说,原来没有 BAT 现在有了,原来没有微博、朋友圈,没有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等。在有了这些之后,还说自己的影响力(及其比例)在增加而不是减小的传统媒体,是需要勇气的。 当然,传统媒体的技术与能量,总体上并没有消减,它只是通过其他一些路径与方式,在寻求自己的价值。比如,一些传统媒体人以传统媒体方式做的新媒体比比皆是,而且做得相当出色。通过这些产品,他们找到了自身技能的变现方式。这就是方兴未艾的内容创业的缘起之一。 媒体人迟宇宙的《商业人物》是一个有争议的标的,但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标的。他和它的身上,充分展现了传统媒体及传统媒体人所拥有的一些好的,与不那么好的显性与隐性的追求、能力与方法论。 迟宇宙的《商业人物》一篇挠联想杨元庆痒痒的文章,曾掀起轩然大波。这种“做人浪”的方式,完全是传统的,在互联网上仍然管用。后来,迟宇宙的《商业人物》写了另一篇文章《贾跃亭》。那是另一种挠痒痒的方法,挠的是另一个柔软的地方。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一位大咖,为《商业人物》的《贾跃亭》这篇文章写了一篇评论《软文的吃相》,用相当痛快的方式引导我们见识了传统媒体早就用滥了的某种招式在新媒体上的华丽转身。 传统媒体的套路完全可以移植到互联网上来,新瓶装老酒,有什么不可以的吗?讲年份的人,还特别在意年份。但是,这样的移植,霸王硬上弓,是有局限的。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