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便利店更近,比菜市场更精,这家生鲜电商能盈利的三点经验
在这个一百多平的小站点里,分为冷冻、冷藏、常温储藏区,每一种商品的数量都不是很多,有一些种类只剩下两三件。这里的负责人告诉钛媒体,他们站点的时令水果基本当天就会售罄,每天补一次货,补货数量会根据一个周期内的销售情况有所调整。 每日优鲜华北区前置仓负责人告诉钛媒体,目前在这种精选SKU的模式下,每日优鲜的生鲜耗损率不到1%,前置仓周转平均周期为1. 5 天。 2 小时达为什么比次日达物流成本更低?在我们的常识中,送的越快物流成本也就越高,而 2 小时达无疑意味着高昂的交付成本。但实际上,每日优鲜盈利的关键就在于 2 小时送达的前置仓模式。 徐正告诉钛媒体,冷链配送最大的成本在2C环节,B2B的配送实际上并不贵。
而在2C这一端,冷链物流的成本等于冷链+物流,在江浙沪这些地区,普通快递 5 元左右就能包邮,然而一旦转化为冷链+物流,成本就会迅速增长到 35 元左右,这样一来,冷链这一环节上就会为每一单生鲜配送增加近 30 元的成本。 这 30 元大部分是由干冰、包装等高昂的冷媒成本组成的。而这部分所形成的可变成本无法因为业务规模的增长而被摊销,反而会随着业务的增长而增长。 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则实现了“去冷媒”化,冷藏车将生鲜从大区仓库运送到前置仓,前置仓一般覆盖半径 3 公里的区域,这让每日优鲜的生鲜配送更像是送外卖。 在每日优鲜上购买过生鲜的用户都知道,没有纸箱、泡沫、冰袋,一个塑料袋,配送小哥就把生鲜给你拎到家。 将2C配送这一端“去冷媒”化,使得冷链物流的交付成本中更多的是冷源式冷链(冷藏车)所形成“固定成本”,所以当业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固定成本会随着订单规模增加而被摊销,从而为实现盈利做出贡献。 经过反复测算,每日优鲜把包邮门槛定在 39 块,因为把物流成本压到了传统生鲜电商的1/3,所以 39 块是一个盈亏打平的点。 而目前很多生鲜电商为了覆盖高昂的物流成本,则把包邮门槛提到 150 元左右,但每日优鲜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用户在线下采购生鲜的客单价一般在 70 元左右, 150 元的设置显然不符合生鲜少量高频的购买习惯。 除了可以让用户实现少量多次的购买,前置仓模式还降低了用户获取生鲜产品的响应时间,可以对日常消费者去菜场、超市购买生鲜的现有场景形成替代。从用户的时间成本上来看,从穿好衣服到出门往返一趟便利店、水果摊的时间平均在 30 分钟,去一趟大卖场甚至要超过两个小时。 拿便利店来说,客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奔过去的,另一种是路过的,路过购买的客单价一般都很小,所以便利店的生意主要靠直奔过去的周边用户去支撑。为了覆盖更多用户的主要生活场景,也就是 30 分钟可以到达的距离,便利店就需要把店开的更密,而这也意味着供给侧的成本变的更高。 此前也有不少生鲜电商尝试过前店后仓的模式,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因为线下店都要开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但这种地方的店租都很高,特别是店加仓之后,面积一大,就是在和餐饮抢地段,成本可想而知。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