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蚂蜂窝CEO陈罡:旅游产业变革中,内容如何成为一门好生意
陈罡也感受到了蚂蜂窝用户的变化,对信息的颗粒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的追求尤甚,单纯的游记和简单地攻略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他们需要的是更加精准的有效信息。” 每个品类的POI都与攻略体系打通 2012 到 2014 年,蚂蜂窝开始尝试将社区里的游记中杂乱无章的酒店、景点、餐厅等POI信息,利用语义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转化为数据,做数据结构化(大数据),不断细化、丰富,构建了庞大的POI信息库。 此外,蚂蜂窝还会根据业务数据、用户画像追逐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猜测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推荐产品、广告。 “如果蚂蜂窝不在 2012 年— 2014 年把旅游大数据搞定,不会有今天。”陈罡对钛媒体记者说,之前的用户是希望游记攻略解决去哪玩的问题,现在的用户可能清楚要去的景点,但需要蚂蜂窝告诉他附近有什么特色餐厅,景点的开放时间,周边的停车场有什么变化等。只有依靠大数据从海量、实时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才能真正做到辅助决策。 经历了从信息到工具的转变,坐拥着数千万的忠实用户,针对用户的大数据攻略、产品指南也水到渠成,蚂蜂窝离商业化就差临门一脚。 需求与供给对接消费升级与移动互联网对旅游的改变,不单单是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有供给端。 “ 2015 年是中国自由行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陈罡坦言,当时蚂蜂窝在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后迅速连接交易,是因为从他已经感觉到,整个旅游供应链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自由行市场的供给端在破冰。 其实自由行在 2015 年前,就已经逐渐成为消费者重要的出游方式。在以往的旅游供应链里,主要供应传统的商旅和传统旅游团。自由行市场中除了机+酒的套餐,并没有多少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内容、流量、大数据是蚂蜂窝商业化的基础,但陈罡自己还是很清楚,要想通过做自由行电商变现,复制携程、去哪儿、艺龙的OTA模式迟早会湮没在烧钱补贴的莫比乌斯环中。 从 2015 年开始,陈罡发现陆续有一些供应商已经开始尝试针对自由行游客的需求和自由行市场,供给更加个性化、碎片化的产品。 “自由行的市场和游客,他们的消费特点和传统的业态,有很大的不同”,陈罡告诉钛媒体记者。传统的业态更注重对B端旅游资源的占有,和对传统销售渠道的依赖。但是新型的自由行的市场会更讲究的是”好货好服务“。最后,陈罡为蚂蜂窝规划的商业路径是跟蚂蜂窝资源更契合的“自由行电商平台”。 陈罡坦言,自由行电商的供给与传统的供给是完全不同的,对个性化的要求更强。商家如何生产出个性化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 蚂蜂窝的供应商智游啦告诉钛媒体记者,在蚂蜂窝平台,商家可以看到用户每天发布的游记、攻略、问答、评论,分析用户需求与市场的消费趋势到底在哪,从而去打造他们的产品。 此外,蚂蜂窝提供平台用户需求的数据分析去指导商家,商家可利用蚂蜂窝提供的线上的IM工具和客人进行实时的沟通和互动,给客人定制出最合适的游览的方案。 如此一来,客人在旅行结束后,还会在游记攻略和点评里,把整个游览的过程再晒出来,从而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其他的游客来看也会有很好的产品背书。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