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本质上讲是一个皮肉生意
一家媒体的兴衰完全取决于主编,就是在座的各位。主编一肩承担,好稿子大过天,这是什么意思?选题的发起,文章的发起,从开始到结束你要去看全程的参与,写得好了,功劳要归功于写作者,如果写得不好,没有写成,要归罪于你,因为你给他发了一个不合适的选题,你要对选题的成败承担责任。微信公众号是一个主编的创业,而不是作者的创业。 作为一个主编,想要把人管起来,从一个个人写作者变成内容公司的管理者,要逐步做好三件事,
我们一个一个说。 一流的创作人才之间首先要互相远离,做一个内容创作者,你编辑部里面的人如果天天钩肩搭背的,天天下班都要一起去吃烧烤、卤串,这是销售团队干的事情。当然,在汽车之家或者中关村在线的编辑部也有可能是这种氛围,因为他们的内容销售导向比较重。 好的创作者一定是一个非常能够去专注思考问题的人,这种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距离消灭掉了,比如你非常看好个小伙子,你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在培养他身上,你又特别希望追求跟他有一种非常和谐或者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所以你要找到和创作者之间的安全距离,既能充分信任并提供帮助,又能给双方留下思考的空间,不感受到压迫。这是我觉得作为主编最有挑战性的一个技能。 距离保持好之后,你要有耐心。乔布斯说一流人才不需要照顾他的自尊心,这句话绝对是错的。乔布斯说这句话的前提条件是有的,是指这些人不会把那些人平常人认为是不尊重我的一些行为当作是不尊重我的行为。 对于一个内容创作人,他觉得尊重或者不尊重跟别的行业可能是有一些差异的,跟海底捞的员工是有差异的,跟一个顺丰的快递员或者京东的快递员是有差异的。 对一个好的内容创作者来说,大家觉得最被冒犯的是什么?对于成熟的作者来说,别人觉得你写的东西是垃圾,这是对你最大的冒犯。 但是对一个新生的创作者,就是刚刚入门的创作者来说,你说他写的东西是垃圾,这都无所谓,但你要肯定的是他做的事情的动机,比如他写了一个新的文章,之前你没有写过这个方向,他去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探索的时候。 我不建议那种特别急风暴雨式,暴君式的主编,这种主编在新闻社,像新华社,当年的新浪是可以的,老沉那么做是可以的。因为那个时候你处理的是资讯,资讯和今天微信公众号上写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今天微信公众号写的东西真的是情绪,是观点,是故事,所以你要管理这些人的时候,你对待他们的态度主要是要有耐心是美德,选材一旦定下来之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你把他招进来之后,你要给他足够的耐心。 耐心当然是美德,但是KPI是更大的美德。 虽然我们是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从事创作的工作,一旦出现了爆款,有了成功经验之后,创作者要寻找套路。我相信咪蒙的文章,你不会看不出套路来吧。我上一部分已经讲了我们老道消息的套路,就是那么三板斧。 当一个创作者被验证了,进入稳定创作期,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你就要按照既定的套路做事,这个时候就是KPI主导的,你一个月能出多少稿,每天稿子的流量是多少,这是要严格管理的。 包括我现在都在往这个方向转的痛苦过程中,非常痛苦,如果这个方向不转过来,你这个媒体是没有商业价值的,纯靠你一个人自己写,你是一个人才,但是你的公司没有价值,把你人挖走了,把你的人带走以后,你这个公司完全没有价值。 KPI不是压力,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做媒体行业,在座的可能平均年龄是 30 岁,有了某个垂直行业的经验之后开始做一个自媒体,你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你用了三年时间带了五六个人,如果这五六个人管不好,走掉了,或者写不出来了,你想着再带一伙人从零开始带,已经没有这个精力了。 三年之后再回头去统计这些所谓的头部自媒体号有多少三年之后还在头部,我不知道。如果一个号还在,一定是靠KPI管理的。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