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甲O2O生存现状:自带“烧钱”属性、资本冷落、人员流失
在经历了资本的冷却之后,整个行业在总体上都趋于沉寂,除了被收购的企业,还幸存的企业纷纷开始寻求转型,转型之路的思路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大部分企业都放弃了只单纯的做美甲O2O的业务的想法,或离场,或向全美业转变。 最常见是将美甲作为业务的一个切入口,进而转型成全美业的平台。而这部分的代表就是河狸家。对于平台型项目而言,“流量为王”的互联网铁律依然有效,由信息交换带动的流量市场,美团平台之上有商家和消费者为其流量买单,大众点评同理。这种平台模式和流量思维撑起了BAT及各个平台在中国互联网界的绝对地位。这个逻辑也许在美业也行得通。 河狸家雕爷讲美甲视为“不赚钱的栈道”,千亿级市场的“全美业”,才是暗修的“陈仓”。“让每一个有技能有才艺的人,将认知盈余共享出去”,将河狸家打造成手艺人的平台,是雕爷扩展平台的战略手段。而手艺人这个平台是否够大,足够撑起流量的“天”,还需静待市场验证。而有没有D轮的资本愿意陪着河狸家烧出一个“未来”?也需要等待。 第二是开始向B端的用户寻求转型的可能。代表是美甲帮。在绝大部分美甲O2O企业的融资记录停留在 2015 的时候,美甲帮宣布在 2016 年完成了一笔 1000 万美金的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美团大众点评(新美大)领投,大众点评前创始人团队创立的点亮资本跟投。与河狸家,秀美甲, 58 美甲 2C 业务切入点不同,他们做的是围绕美甲师的生意,也就是B2B2C,目前其核心业务包括:资讯(图片+社区)、在线教育、在线商城(供应链)、招聘等板块。而至于这部分的业务的开展是否能真正帮助行业实现想象中标准化的“乌托邦”,也需要时间来验证。 最后一种,是被越来越多人多看好的是模式,即“轻线上,重实体”,也是一种反O2O的模式。代表是Innail.Innail以线下店为主,将实体店作为背书,扩展O2O业务。这样的模式,让InNail可以将原有的一套培训和产品挪用到上门服务中去,保持高端调性,解决以往上门美甲客单无法做高的痛点。为高端用户建立足够的信任感。 但是基于传统店面的形式,不得不面临着模式偏“重”的困扰,而且,对于中低端用户而言,市场呈现空白的状态,这一部分的市场是否能用这个逻辑“激活”依旧是个丞待解决的问题。 就像滴滴投资人朱啸虎在一次采访中提到: “我本人不看好美甲O2O,比如说,一个美甲师工资通常是比较高的,让他上门给一个收入在四五千的小白领去做服务,这并不能提高行业的效率,如果没有平台的补贴,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成立的。纵观整个中国市场,低收入人群肯定在为高收入人群提高效率,不可能反过来高收入的人跑过来为低收入人群提高效率。”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