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创始人程浩:做商业,不思考不行,过度思考也不行
而刚需要看三件事:极大提升效益,极大降低成本和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大家要注意“极大”这个词,搜索引擎出来之前,我们要靠图书馆这样的方式去获取信息。搜索引擎的出现绝对是极大地提升了大家获取知识的效率;QQ这样的即时通信也是极大地提升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效率;迅雷是提升了下载速度5— 10 倍,节省了大家大量的时间。 这都提高了效率,所以刚需就是或者极大提升效率,或者极大降低成本,或者极大提高用户体验,这三个碰上一个创业就可能成,三个都具备更好。 和刚需并列的一个概念是高频,刚需和高频把生意分了四个象限,右上角是刚需且高频。如果你发现你的生意属于这个象限,你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东西抢到,你霸占了入口,就有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机会;左上角象限是刚需不高频 。 其实大多数的项目属于这个象限,典型的比如婚礼、买房、拍婚纱照,虽然不高频,但绝对刚需。如果你的生意在这个象限,必须每一单得有足够多的毛利;如果既不刚需又不高频,这个项目就不用做了;而高频但不刚需通常也是伪命题,不是刚需的东西通常都不会高频。 我们列举不精益主要的问题: 1. 问题找错 就是搞错了需求,刚才我们主要是围绕这块内容讲的。 2. 解决方案做错 任何一个刚需要想解决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不是每一种都有效,可能大多数是无效的。 3. 闭门造车 闭门造车就是不跟用户接触,埋头做事,一做很多年。这些人通常的心理,一个是怕点子被偷走,第二个是怕BAT抄袭。 4. 过早优化 核心需求还没有经过验证就开始优化。 如果做一款新手机,一个都没卖出去,就开始想着怎么做优化,如何设计得轻薄、时尚、漂亮,这些都没用。 5. 过早扩张 核心需求还没有得到验证就扩张。 你的产品还没有经过验证,就去推广,考虑规模性扩张,获得一些所谓的虚荣性指标。可能创业圈很少有人会犯这种问题,但大企业会常见。产品还没卖出去就开始考虑建厂,建渠道的事情常在大公司发生。 这张图,圈越大表示越容易犯错,圈越小表示越不容易犯错。对于创业者来说,后三个问题我们犯错误的几率比较小,主要是前两种。 显性成本VS隐性成本 财务报表上能体现出来的,可以量化的部分我们称之为显性成本。包括工资、五险一金,广告宣传支出等等。 隐性成本是无法精确计算,很难量化的部分,说白了就是沟通成本。包括团队磨合,也很难讲这个团队磨合得好,效率比那个团队提高50%。这样无法准确量化的部分就是隐性成本。 创业者往往只重视显性成本,不重视隐性成本。 具体表现为: 1. 员工工资压得很低,导致招聘效率很低; 在创业企业,两个人干四个人的活,发三个人的薪水,这是正确的。 2. 为了降低成本,招很多新手; 3. 找的办公室过于简陋,面试者看着不想来; 4. 为了省房租,把办公室搬到郊区;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