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讲话,香港人可能会听
但李泽楷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电讯盈科的市值很快掉到十分之一都不到。急于补血的李泽楷,做了一个他可能会后悔十年的决定:把公司持有的腾讯 20% 股份,以 1200 多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南非一家公司。 这件事至今都常被媒体拿出来,和孙正义作对比,批评李泽楷短视。 其实李泽楷从来不是香港人的英雄,香港人无法从他身上得到激励。他不像他爸,是真正赤手空拳,从底层咬着牙打成首富的。 12 岁逃难到香港的李嘉诚,修过手表,做过跑堂,卖过玩具,后来是做塑胶花生意起家的。他和郑裕彤、李兆基、郭氏兄弟,统称为香港四大家族,被封为顽强拼搏的狮子山精神代表,是几代香港人奋斗的榜样。 香港人崇敬这些白手起家的富商,实际上是给自己打气。他们相信在这个没有政治特权、机会相对平等的环境里,只要肯吃苦,就算我只是一个卖车仔面的,也终有一天可以“发围”。 但过完二十世纪前十年,情况变得有点不太一样了。 2013 年,做了快半个世纪的利苑粥粉宣布结业,因为业主要把房租从 30 万一个月涨到 60 万。这家店从开业到现在房租涨了 300 倍,如果继续做下去,一个月光交租就得卖 20000 多碗云吞面。 也怪不得业主狠。隔壁的莎莎化妆品店铺,那年的月租金是 95 万。 从开放自由行开始,没有实体产业支撑的香港经济就严重依赖陆客。也许一条街上能有 6 家金铺、5 个化妆品店和 4 个药店,但是住附近的香港人想买双拖鞋,不知道该去哪了。 几大家族垄断了房地产和服务业。内地的钱进来得越来越快,黑的白的都有,把房地产抄得居高不下。再加上富商和内地政治力量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香港人心中那个相对公平的奋斗环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靠垄断资源来获利的商业社会。 愤懑不平的市民开始把矛头指向地产霸权。2010 年天主教神父罗国辉,在公开场合大骂“李嘉诚”是魔鬼。 前几年据说是一个香港小学生写的作文《李家的城》,引发了很多香港年轻人的共鸣,“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 有年轻人想对抗,决定在衣食住行上都杜绝李家的产品。他避开李嘉诚的楼盘,不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去百佳和屈臣氏,不用手机……但最后他发现,他无法不开灯——电力公司“港灯”也是李家的, 在香港人心中,李嘉诚这些地产商凭着资源垄断把握住了香港的命脉,他们的角色从无所不能的超人,变成了吸血鬼。香港人再无法从他们身上看到香港梦的影子。 这么看,虽然李嘉诚的儿子被称为“小超人”,但同样是白手起家的马化腾,可能更符合香港人心目中对超人的定义。 03 马化腾最近其实变了不少。 以前在公开场合,憨憨的马化腾都是被马云调戏的份儿。就两年前,上海的互联网金融论坛,聊到竞争和挑战,Jack 马妙语连珠,调侃了当年拍拍模仿淘宝的事情,顺便还帮“来往”站了台,说“微信为什么一定是腾讯的呢”,引得哄堂大笑。 麦克风传到 Pony 马手上,小马哥老老实实讲起了“我爱竞争,竞争使人进步”那一套。 但到了今年五月份的贵州数博会,小马哥在台上自己 cue 自己,主动点评了当时李彦宏和马云关于未来数据重不重要的辩论,笑着说这是“不懂技术的文科生”和“太懂技术的理科生”之间的争辩,聊不到一块儿去。 上个月月末腾讯办了“首届大湾区论坛”。马化腾亲力亲为,把董建华、陈茂波、周其仁这些香港内地政界、学界名流全都请了过来,还把大疆的汪滔、顺丰的王卫也拉了过来——这是王卫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面对媒体,当时还恰好是香港媒体议论他的新豪宅有 16 个厕所的时候。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建议,是小马哥三月份作为人大代表提交的,随后总理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才刚过 3 个月,论坛就办成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