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5000亿美元,13岁的Facebook不断创造增长奇迹的三个秘密
用户增长部门在 Facebook 内部有着极高的话语权。它的运作机制是不断通过 AB 测试、实验和数据分析为 Facebook 的许多决策提供依据。在 Facebook 内部,数据被做到了及其透明的状态,公司坚持的理论是「Everthing must be tested」,团队认为任何决策都必须通过小范围的用户做出测试后再进行,如果实验做的足够快、足够多,甚至一秒钟就可以做一个实验,那么团队就有机会证明很多想法都是错误的。 Facebook 的考虑是,成功的关键有时候不是做了对的决定,而是尽量把错误的想法过滤,好让正确的东西活下来。这种思维甚至融入了 Facebook 的公司文化中:尽快了解用户希望他们做什么,鼓励人们不不断尝试和失败。 这种科学实验的原则贯穿进了 Facebook 的每个产品改进的决策中,甚至影响着公司的主要营收业务广告的投放模式。 在 Feed 流类的产品中,用户流量动辄上亿,平台也常常会面临广告客户、用户体验和平台调性的三方博弈。但在 Facebook,关于 NewsFeed 中广告出现的频次和位置,一般由负责 NewsFeed 的产品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团队会先确定广告对用户体验伤害的阈值,制定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随后,产品部门会为用户体验和广告的价值打分,最终通过 A/B 测试的方式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广告对用户体验的伤害在公司价值观能够容忍的范围内。 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在 Facebook 内部,基本不允许出现通过「哲学层面」思考做出的决定,即便这样的决策来自扎克伯格。另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2013 年,增长部门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应该将即时通讯功能 Messenger 从 Facebook 的平台上分拆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 APP。一开始,出于惯性思维,扎克伯格对这个冒险的想法表示强烈反对,但试验结果表明,本质上作为信息源功能的 Facebook 和本质上是移动通讯功能的 Messenger 的消息推送机制完全不同。 扎克伯格最终被数据结果说服。而事实证明,即便分拆后的 Facebook Messenger 需要用户重新下载才能使用,但用户增长势头良好。到 2017 年,Facebook Messenger 已经获得了 13 亿的月活,相应的,来自 Messenger 的广告收入也十分可观。 Facebook 的工程师告诉我们,这套增长方法论被继续用到了 Instagram、WhatsApp 等 Facebook 新的阵地上,以及 Facebook 在最近推出的流媒体直播服务 Facebook Live 和托管的电视节目平台 Watch中。这些服务都是 13 岁的 Facebook 为自己选择的下一个增长阵地。 塑造上下一致的使命感,这件事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一般来说,硅谷的科技公司都有着强烈的文化氛围,而 Facebook 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 Facebook 创办以来,扎克伯格就明确了公司的使命:赋予人分享的权力,让世界更开放更互联。 人人都知道公司文化对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却少有公司像 Facebook 一样把它们贯彻的如此彻底。在扎克伯格看来,公司的使命并不仅仅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一种关乎企业基因层面的重要方法论。在 Facebook,公司的使命被印刷在墙壁上随处可见,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公司高层也经常把它们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几乎每一位工程师都能对这句话脱口而出。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