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受苦人受苦 无法用互联网思维击破的旅游怪圈
既不涉及违章停放,又没堵住商户通道。于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子曦向景区管理方求助,想要调看附近的监控录像,但随即被告知没有“权限”。在她再三的追问下,办公室的一名中年男子改口表示,摄像头都坏了,没有录像,并告诉她:在这里知道太多没什么好处。 “只听过黑心团被旅客砸车的,没听过纯玩团在景点被砸车的。”好在损坏不大,愤懑的子曦只能先让导游带着团友们继续行程,自己留在景点处理此事。 回到合作入住的民宿后,她将此事告知了老板。但老板异常平静的表现,却让她觉得事有蹊跷。经过一番刨根问底之后,老板终于松口,“老板说我不懂事,虽然跟景区谈好合作,但这么大的生意却没有打点好‘地霸’,这是很多景点都有的规矩。” 老板解释,所谓的“地霸”,就是一群当地的混混“占地为王”,向景区商铺、餐馆、酒店、旅行社甚至“野导”(私人导游)非法收取“保护费”,而这些成本开支最终还是要旅客买单。 “景区商业租金本来就越来越贵,还养了这一班蛀虫,所以旅行社和商家才不得不日常坑客,增加收入。”子曦告诉懂懂笔记,如果她们也像其他旅行社一样打点好,然后再把费用转嫁给旅客,那么项目的意义就不大了。 不过,单凭互联网思维加上团队的力量,想要改变传统景区种种乱象,显然又是以卵击石的行为,“而且在云贵川,有类似现象的景区还并不少见,安全起见我们也只能停掉了这部分线路。” 在她看来,或许只有等到所谓“消费升级”大潮真正到来,免坑旅行团才有生存的机会。 目前互联网理念和技术能够改变的,仅仅是旅游行业资讯与预订的模式,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景区“圈子里”的沉疴宿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点、商家、旅行社都是在向游客转嫁越来越高昂的成本,只不过转嫁成本的做法和方式,有些令人难以接受,甚至含有欺诈的成分。 这种吃相难看的做法,即便是少数,也会“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而许多游客即便学会使用在线旅行预订平台,往往也是将其视为一个比价平台,免去以往线下门店咨询签约的麻烦。为了低价而旅游,免不了就会被一些不良的旅行机构坑骗,加上旅途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己,不得不妥协导游那些无理的、强制的消费。 就像子曦说的那样,许多互联网平台能做到的只是“掮客”行为,将用户预订的行程交由传统旅行机构服务,虽然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但在行程服务上依旧是换汤不换药,该出现的陷阱也依旧会出现。 然而,像她这样拥有服务团队的互联网旅游平台,也存在面临运营成本高昂,以及诸多行业“规矩”威胁下的举步维艰,前景堪忧。 想让雪乡、丽江等热门景点宰客事件不再发生,除了互联网巨头、创业者要努力打破信息隔阂之外,最关键的是当地管理部门要强势介入景区的行为监管。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