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正文

从微信的哲学,到小程序和AR

发布时间:2019-02-21 11:36:11 所属栏目:创业 来源:互联网
导读:副标题#e# 被寄予厚望的小程序自今年1月上线以来,一直表现的冷冷清清。流量入口没有优先级的倾斜,用户获取提供的也是模糊搜索,即便微信手握8亿月活用户,其重点打造的用完即走的小程序一直处在一种高开低走的尴尬状态之下。 小程序上线的当天,微信之父

  一般来说3步是最佳的一个数字,超过4步基本上链条就太长了很容易断,当你把这套最简步骤提炼得足够清晰,然后每个步骤的门槛尽量去降低(包括理解门槛,使用门槛),每个步骤和每个步骤之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简化,这样的话“引擎”的效率就会很高。

  用户和用户提交的数据进去,有尽可能更多的价值动力输出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再把锦上添花的东西嫁接上去,并且注意不能喧宾夺主,次要功能要做裁剪隐藏,不能让锦上添花的东西影响引擎本身的效率(除非确实是个性价比超高的trade-off),并且在之后的迭代中也要坚持这个原则。

  对比小程序和H5,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微信在豪赌小程序。微信产品一向克制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在小程序这件事情上微信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激进,动不动就深夜放大招,一两个月对小程序能力的迭代幅度超过其他模块一年的幅度。其中一些貌似很小的大家事后觉得可能是理所应当的动作,比如支持为文章中纯文字添加小程序超链接,其实是有核弹级的潜在影响空间。

  我们知道曾经互联网就是www(world wide web),www就是互联网,而之所以web能有world wide的连接能力,就是因为hyperlink超链接的存在,可以说没有超链接就没有互联网,Google这家公司成立之初也是基于web超链接创造了pagerank算法这样一个核心设计,让web和web之间可以“互相投票”。所以小程序超链接让富内容和小程序之间产生了连接的能力,这也许会打开一个新网络生态的大门。

  回到小程序本身,几十天前,小程序二维码还不支持线上长按扫码,后面突然就支持了,然后各种线上能力突然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说明微信对小程序的态度一是节奏有改变,从慢走变加速。

  另外,微信对小程序的产品运营策略也从线下场景为主调整成了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所以当小程序的线上能力足够强大之后,服务号也许只是成为一个用户对话流里的“驿站港湾”,它只是一个容器,就像高速路边的服务区一样,服务区本身只是一个容器,里面的星巴克、加油站才是司机们真正使用的东西。

  所以前阵子小程序支持被添加到服务号、公众号菜单里,就像把星巴克装进高速服务区一样,这是我眼中小程序和服务号的关系的一种体现。

  而所谓的H5在微信生态中,在小程序逐渐强大之后,会越来越鸡肋化,因为H5本身是开放化的,而微信在打造一个封闭生态,这两者之间本身是水火不容的。比如H5内容很难控制,可以说小程序的使命之一就是蚕食H5的产品场景,所以微信赋予小程序那么多线上能力,其实是对开发者的一种诱惑,诱惑开发者放弃H5,转投小程序,也带给用户更优的体验,以此建立微信—开发者—用户的多方多赢。

  爆款的传播路径:关系链

  朋友印象第一次成功的传播案例是在2015年国庆节期间推出的查朋友圈来访记录的H5。

  这个产品来源于我自身对社交网络平台的体验,我是一个社交网络的深度使用者。以前我们所使用的社交产品,包括开心网,人人网,Facebook……其中有一个核心功能,就是看朋友来访记录。

  基于此我们尝试做了款H5,用户只要分享到他的朋友圈主页,他的朋友点进这个链接,就会记录下来。在这个基础上,用户又衍生出了更多的玩法,例如不断的去点击链接,表示对朋友超出一般程度的关心,这些就是产品有趣的附加细节。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做出一款病毒性传播的产品,究竟能够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作为公司来说,肯定是希望用户在使用了你的传播品以后能够进一步去使用你的核心产品。

  而用户在朋友圈里的所有行为都是非常轻度的,一款产品需要用户再去繁琐的注册和使用,从用户行为来说很难实现,这个问题至今也是我们这个朋友圈来访所没有解决。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