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马鹏玮:中国信通院分布式数据库测试观察
介绍完背景之后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成果,首先工作成果第一个,梳理一下产业,现在国内国外、金融机构到底都谁在行动?针对这个方向首先国外的如屏幕上这些,国内的也列了一些,但是其实只是部分产品,目前国内相关产品怎么都有三四十款,金融行业当前进展宣布自己开始试点、实践,已经有成功经验的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已经有不少了,还有很多没有出来宣布的或者某些没有做到很大但是已经启动试点的都没有列进来,其实它还有很多,这只是简单的梳理,已经有这么大的动力,这些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第二,我们做的成果是搭建一个供需平台,相当于甲乙两方坐在一起聊这个事情,因为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不沟通好这个东西肯定发展不起来,所以我们搭了一个项目平台牵头单位是中国信通院和支付清算协会,参与单位有中信、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华为、中兴、蚂蚁、腾讯云,巨杉等,这是目前的,设定宗旨工作目标和计划,制定了标准,写了一本白皮书,完成了11款测试结果。 成果三,梳理知识体系,我们已经发布了白皮书,后续还会迭代,告诉大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把缺失的问题解决掉,分了6章,概述、金融概述、涉及业务改变、迁移策略和建议。 成果四是基础能力分布式数据库的进入基准,有50项技术要求,分了6大块,功能、兼容、管理、高可用、扩展和安全,每一块还有很多细节,大类是50项,比如备份分实时备份、增量备份、透明加密、不透明加密,分开更多了,大类是50项,现在是行标报批了,大家可以查。 标准挺不容易做出来的,如果不是相关做标准的机构不太明白我们这个工作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其实我们工作具体流程说实话就是吵架,标准就是共识,共识是什么?比如咱们屋子里200个人,200个人对同一个东西达成同一个认识是很难的,因为大家认知不太一样、所处环境不太一样、代表的利益不太一样,怎么达成这样的结果,只能一次次磨合,但是共识一定是生态建设的第一步。 成果五是拿了市面上11款产品做测试和对比,时间线是从2018年8月份开始一直到19年4月份,也就是刚刚过去的11款,热璞、腾讯云、百度云、爱可生、阿里云、星化,共是11款测试,这是我们做的工作,会针对刚才的成果五,就是这一页图做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展示。 首先11款产品的测试结果共50个测项,跟大家说了标准,现在的计量方法是这样的,一个测试项要求全部通过,因为一个测试项不仅是一点点要求,里面分了四五个,四五个全部通过计1,要求四五个里面通过两个或者三个计0.5,整体分布结果,完成总数、功能、兼容、管理、高可用、扩展性、安全性。 首先针对结果做了测试观察一,产业的能力水平到底怎么样?这是很高层次的概念,这个产业发展得如何做一个统计,测评整体完成度挺高的,所有参评产品都是85%以上的完成率,一家企业产品完成100%,产业的水平得到数据性验证。之前我们一直说国产的不行,不行为什么说不行?说行为什么说行?缺的就是数据,我们给大家提供了数据,整个产业到底怎么样。 第二,金融机构非常关系的问题是分布式事务,第一种论调分布式事务不行,第二种论调分布式事务,是真事务还是假事务都是问题,很多人在混淆概念,我们把它拆开。第一针对分布式事务,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测试方法,首先保证有两条记录,这两条记录一定是分布在两个节点上,一个线程一直加某个,一个线程加另一个,相当于是真分布式的,另一个线程一直在读,两个线程在跑,循环很多次,一直验证它的结果,提前声明能支持什么隔离级别,在这种隔离级别下到底符不符合要求,做个记录,通过这种测试方法测试出来的结果,11款产品分布式事务能力均得到保障,当然是基础的保障,读未提交、读已提交种隔离级别均实现,少量企业实现四种隔离级别,但是只是小量、低频的业务负载,虽然我们执行了很多次,但是它的负载压的并不是特别大,我们后续会改进,同时目前没有衡量分布式事务的性能。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