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马鹏玮:中国信通院分布式数据库测试观察
第三是11款产品之间大家主要的差距点,哪儿好哪儿不好做了归类,我们算了方差,每个大项大家水平归一化之后,一个大类有10项,完成9项就是9,每个大项规划之后的数据求方差值,波动最大的项,这里面波动最大的集中在扩展性,因为扩展性有在线扩展、在线收缩有几项,这里是差距最大的。扩展性和兼容能力这两项大家水平差距有点明显的两大类测试项,具体到每个细节,外部表和在线缩容这两个是很多厂商不具备、存在差异的问题。这是主要差距点的问题。 第四个测试观察是架构的选择,都说分布式,其实总结下来分三种,业务做分布式,业务人员很累,规划好每一块业务该干的活,上层把事务解决掉。这种我们不讨论,第二种基于中间件,相当于中间件做负载平衡做路由和负载策略,中间件11款里面有9款,也就是说这个技术非常成熟,很多开源方向可以选择,而且发展了很多年,这个方向是比较被大家认可广泛采用的。还有一种基于新型一致性协议,比如tafDB和sequoiaDB,整体的架构选择基于中间件82%,基于一致性协议的18%,中间件协议很成熟。 第五是开源的依赖,中间件架构,不包括中间件架构,所有的厂商基本上没有人自己造轮子,数据库里有很多解决方案尤其MYSQL和PG,MYSQL是6款,PG的是ant和TB两款,开源或自研也划了图,整体来看基于MYSQL是最多的,基于PG因为PG开源协议相当于一个更公开、更清明、更没有风险性的协议,导致大家比较青睐它,部分选择自研引擎,主要是生态的完整性。数据库不说产品能力会有差异,其实最大的差异性在于它的生态完整性,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技术的研发、技术的贡献、参与了整个社区的推动,这是各个数据库厂商比对很大的问题。MYSQL厂商已经考虑用买Mariadb做第二个备份,应用于mySQL闭源之类的问题。 测试六,细节差距,单独拿出来高可用,实现方式是节点级主备或者数据分片级主备,分布式数据库有的高可用实现了,但是其实有的也相当于实现了节点级主备,更好的是做到数据分片级主备,切每个片都可以按照你的意愿做主备的选择。支持率较低项集中在存储过程、自定义函数、序列、外部表,各厂商在同一项细节完成度仍存在差距,例如运维统计分析的全面度、备份还原便捷度也是不一样的,故障管理的感知模式还有权限审计的粒度,都是很细节的差距,但是这些差距挺能体现一个厂商的能力的。我们还观察到有过金融级案例的产品细节成熟度很明显是有优势的,产品成熟度是toB和toC差异化成功的关键因素,比toB要的还有产品服务的便捷性,到底能不能很快很方便的用起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点,所以我们单独拿出来试一下。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