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是投资界的蓝海还是一场资本骗局?
其次,制造成本是阻碍“人造肉”规模化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2013年,荷兰科学家马克·波斯特在实验室培育出一块造价33万美元的人造牛排。2016年2月,Memphis Meats以约每磅1.8万美元(每千克4万美元)的成本研制出了人造牛肉。目前,Beyond Meat植物“人造肉”的成本是标准碎牛肉的两倍,价格比同等肉类上浮30%左右。成本居高不下,使“人造肉”的普及之路阻且长。 关于“人造肉”的几点质疑 如同硬币有正反面,在有人将“人造肉”视为一场颠覆传统肉类行业的创新革命时,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 质疑一:企业亏损,估值严重偏离价值 Beyond Meat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BeyondMeat的净亏损分别为2510万美元、3040万美元和2990万美元。 除此之外,Beyond Meat预期还会有大笔支出。为提高技术和生产能力,计划增加雇佣员工的人数,添置制造设施,扩展营销渠道和投资分销。在增加客户群、供应商网络和合作伙伴方面,也会有相应的支出。 一片飘红的股价背后,其实早已经暗潮汹涌。 据金融分析公司S3Partners的数据显示,Beyond Meat上市几天后,便遭遇了比例高达44%的做空。绝大部分机构的做空原因皆指向一个:公司估值高于实际价值,泡沫化严重。 Harrington Alpha基金是第一个公开承认做空该股的机构,他们认为BeyondMeat的合理估值在40多美元左右,目前估值“高得离谱”。 曾经做空特斯拉公司和Valeant制药公司的香橼也承认做空Beyond Meat,并称Beyond Meat在竞争对手即将上市的背景下,市值远超于行业,成了罗宾汉证券交易软件上交易量最大的股票。 没有价值支撑的高估值能持续多久?泡沫破裂的那刻,“人造肉”挑战传统肉类市场的战斗力还有几分?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质疑二:投资方清仓,割韭菜盛宴开启 纳斯达克的钟声成了一个分界点。 钟声敲响之前,Beyond Meat被一轮又一轮的豪华投资团队、明星投资人簇拥而行。钟声过后,Cleveland Avenue、Cleveland Avenue、GeneralMills、Kleiner Perkins、比尔盖茨等原始投资者悉数清仓离场。 曾经被明星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护驾上市的公司,如今,成为被无数明星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护驾“过”的公司。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不难理解。如果被投企业所在市场不成熟、前景不明朗,及时套现或许是最佳策略。对于股民来说,不想被当做“韭菜”收割,就要擦亮眼睛,在投资前了解所投企业的实力、前景以及项目实际落地情况。 “作为创新事物的‘人造肉’,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解决食物困局方面,确实愿景美好,也发挥了一定的效应。但股市被资本驱动,经常会出现对某题材进行过度炒作的情况。建议股民进行价值投资,而非抱有投机心理盲目追热点题材。”某证券公司高管在接受融中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质疑三:安全性存疑 在Impossible Foods的主打产品Impossible Burger进行市场大量供应之时,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汉堡中的大豆血红蛋白成分表示了保留意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