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正在成为“Tier 1”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由于制造的毛利越来越低,产品定义、运营极大的概率会与硬件平台脱钩,汽车制造商与汽车运营商的身份也会脱钩,汽车科技企业,没有必要人人都造一个平台,这无任何规模效应,但他们需要一个第三方的纯电动开放平台和有竞争力的供应链,这个事情,比亚迪不做,也会有别人去做,需求在这里摆着。 这相当于是一个纯电动汽车的硬件“安卓”平台。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突破4万亿元。当然了,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的产值比例(简称“零整比”)大概是1:1。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全球范围内汽车的“零整比”约为1.7:1。 由此可知,中国汽车供应链的产值,随着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电动化供应链的整体产值,将会占到整车BOM成本的30%,也会占到整个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值的30%。 毫无疑问,这对于比亚迪而言,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 所以,王传福选择了开放e平台。 好的战略,需要对时代、对产业、对技术变革,有着深入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在大风起来的时候,你已经在那里了。 (三) 为了迎接电动化的浪潮,王传福已经准备了17年。 因此,在短期之内,比亚迪这套玩法,并不是谁都可以跟进的。 在现阶段,要想跟进比亚迪的打法,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核心能力: 1. 拥有极强的纯电汽车平台架构研发能力。 2. 拥有自主可控,且极具竞争力的电动化供应链,包括动力电池和三合一电机。 因为,这种商业模式要想成功,至少需要解决汽车制造商的几个核心痛点: 1. 快速推出有竞争力的纯电动产品。在“有竞争力”方面,需要在包括续航、加速性能等核心指标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快速”,在整个电动化浪潮呼啸而来之际,也是极端迫切的。 2. 具备成本竞争力。这对于所有的车企而言,都非常重要。能够达到这个条件的,需要有庞大的电动车销量作为基础,规模越大,供应链的价格越具备竞争力。 3. 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一方面整个电动化核心供应链要完备,包括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要可控。另一方面,供应链的水平要达到业界一流水平,否则车企一定不会为此埋单。 如果拿这些条件一卡,就会发现,在市面上会有很多单项冠军,但没有全能选手。 比如,大众的MEB平台,在平台上具备竞争力,但在动力电池的供应链上,依然不能解决核心供应安全的问题。 在欧洲,对LG化学依赖太重,时常被卡脖子。在中国,估计会对宁德时代形成很大的依赖。如果不能引入Plan B,将会很被动。 比如宁德时代,虽然在动力电池业务上很强,但他仍然不能解决车企整个电气化供应链的问题,更不能解决车型平台的问题。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