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四个关键时刻
坏消息接踵而至,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也传染到中国,进出口数据大幅下滑,63.5%收入来自国际交易的阿里巴巴B2B业务受到冲击。2008年9月15日,负债超过6100亿美元、美国四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成为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破产案。大洋彼岸的蝴蝶扇动了翅膀,一场历史性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国际贸易衰退严重,阿里巴巴股价不断探底。2008年10月28日,阿里巴巴股价跌到3.61港元,和高点时的41.80港元相比,堪称惨烈。在这之后,随着世界经济逐渐恢复,阿里巴巴在中国B2B行业占领的市场份额提升,股价终于有所回暖,但再没有重现上市时的辉煌。 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电商市场也在发生变化,B2C、C2C模式后来居上,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和淘宝商城(后改名为天猫)成为其业务主力。不如意的是,虽然有着行业第一的B2C、C2C业务,但以B2B电商业务为主体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并不能体现这一点。 阿里巴巴B2B业务日渐式微的时候,还爆发一场欺诈丑闻。 从2009年到2010年,阿里巴巴B2B公司在国际交易市场上有关欺诈的投诉时有发生,调查发现有员工为了追求高业绩,让涉嫌欺诈的公司加入平台。2011年2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宣布,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为此引咎辞职。 B2B业务乏善可陈,股价持续低迷,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淘宝和天猫后来居上。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巴巴集团决定将在香港上市的B2B私有化,马云的解释是,私有化有利于制定对客户的长远规划,也能给股东提供套现机会。 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私有化旗下香港上市公司,股民与业内人士一片哗然。 但在外界看来,“去雅虎化”和打造“大阿里巴巴”帝国,才是马云的最终目标。 雅虎和阿里巴巴的交集始于2005年,当时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接近40%的股权。联姻之后,阿里巴巴和雅虎分歧不断,尤其是在卡罗尔·巴茨接替杨致远成为雅虎CEO后,马云与她的嫌隙逐渐公开化。 最令马云介怀的是,根据雅虎和阿里巴巴当年的约定,2010年10月,雅虎将获得与股权相等同的投票权,而马云等管理层的投票权从35.7%降为31.7%,也就是说,控制权可能会落到雅虎手里。 私有化与回购雅虎所持股份的谈判一并进行,尽管阿里巴巴方面宣称这两者没有关系,外界大多数人仍认为,马云准备一步步夺回控制权,然后再让阿里巴巴整体上市。 2012年5月25日,阿里巴巴私有化要约获股东大会通过;6月6日,阿里巴巴股票停止交易;6月20日,阿里巴巴正式退出港交所。 实施私有化B2B公司的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与雅虎也达成一项股权回购协议,用63亿美金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新增阿里巴巴集团优先股,回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的一半,即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的20%。 一切都在往阿里巴巴计划的方向发展,但有人很受伤。 在本次私有化中,每股13.5港元的回购价格与阿里巴巴上市时的招股价格完全一样,香港的中小股东对此颇有怨言——许多人对阿里巴巴和马云怀着信心和热情,但他们的资金和时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另一方面,以13.5港元平进平出的阿里巴巴,相当于使用了十几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加上港元贬值和4年的资金利息,阿里巴巴在这场资本棋局中并不吃亏。 在舆论的争议和股民的怨气中,阿里巴巴B2B公司的传奇在香港落幕,但所有密切关注阿里巴巴的人都知道,落幕不是结束,阿里巴巴下一个更庞大的资本故事即将开始。 2014:返港未果 纽约敲钟 “今天,作为香港人,我想问的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是被急速变化的世界抛在身后,还是应该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未来做出改变,迅速创新?!!” 六年前,面对港交所对同股不同权制度的拒绝态度,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言辞激烈的发出质疑。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