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正确的竞品?具体方法是什么?
这就是变化。静态角度的竞品选择,往往跟不上了市场趋势的发展。看起来所选竞品是同一个维度的竞争,实际上并不是;而那些看起来不是同一个维度竞争的产品,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竞品。线性化的思维让我们的选品受到了局限。 否则,我们不能理解支付宝的蚂蚁森林,为什么支付宝竟然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并结合了产品化(消费、活跃、互动)手段去驱动一个人人皆可为公益的全民活动。我们不能理解两个貌似业务不相重合的企业facebook和snapchat,其中一方facebook会愿意以30亿美元去收购snapchat,另一方却“冥顽不灵”不接受收购? 否则,我们不能理解,外卖和方便面两个貌似跟填饱肚子相关但口味场景完全不同的产品,其中的方便面份额从2013年的462.2亿下降到2016年的385.2亿包,而2011年还是上涨态势的424.7亿? 否则,我们不能理解三体里的“我消灭你,跟你无关”“降维打击”这句话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产品经理如果从线性思维角度去选择竞品,没有看到未来新的业务带来的冲击,没有调整好新的方向,是在竞品的延长线上进行的优化、迭代,在初始需求的方向上错误了,产品其实是难以突破和创新的。 04造成我们线性思维选择竞品的原因,从心理角度出发,可能包含了心理舒适区、权威效应、规避损失等方面。
笔者认为,在市场多变、技术革新浪潮、用户习惯变化等情况下,选对的竞品,就要杜绝静态线性思维的选竞品方式。 竞品的外延并不一定是同行或功能业务相近的产品。如果把外延扩大,把有潜在或直接竞争关系的不同维度的对手作为“竞品”来分析,而不是产品的同行/非同行这种单一维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05如何选对的竞品?笔者这里提出一个选竞品的方法:关键要素矩阵组合。 关键要素包含了:功能、业务、目标、用户、时间这5个点。 不同目标之间的组合,得到5个不同的分类方法。它们是:
以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所提倡的选竞品的策略。 举个简单的例子:回到10年前,如果你作为诺基亚的产品经理,是否会把苹果公司当作竞争对手?苹果手机当做竞品去对待呢? 如果回到近20年前呢?当苹果推出ipod时,诺基亚的风光背后,也不会想到了未来某一天,竟然是被能装1000首歌曲的移动播放器背后的公司,所引领的智能手机浪潮打败吧。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