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DCEP 与蚂蚁开放联盟链,展望区块链网络基础设施
上述功能用传统业务模式和技术显然是可以实现的。传统处理上,技术实现也并不复杂,那为什么还要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呢?其实在传统模型上,复杂的并不是技术部分,而是合规和风控,以及配套的一系列复杂基础设施。由于实物资金和账目的分离,产生了一系列的清算体系制度,这些制度导致了实时计息都很难实现(技术上实时计息 ok)。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比如用户抵押房屋产权,需要签署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并进行多次的认证才能完成,为什么会有这么复杂的步骤呢?关键问题还是在账本,多方需要在各自不同的账本上对房屋产权信息确权,确保房屋还未在其中某一个账本中被抵押,而这个信息同步过程是非常非常低效的。 举一个简化后的例子,有 100 家银行,用户在其中 1 家进行了抵押,那这家银行是知道房屋抵押情况的,但是其他 99 家不知道,当用户再去其他另外 99 家中的某家借款的时候,这家银行该如何确认这个权属问题呢?在信息不充分流畅的情况下,这家银行可能需要询问所有其他 99 家才知道房屋的权属。这就需要和 99 家不同的机构「对账」,但是账又有可能是不公开的,或者同步是延迟的…问题太多,不能赘述。 而这些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就是数字货币所使用的数字权属。数字权属,一旦移交了归属权,那它的所有权在全世界都是可立即确定的。而这些数字的权属又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程序来自动化处理。直到区块链的出现,我们才有了这样的技术手段,可以抛弃复杂的清算体系、抛弃复杂的对账过程、抛弃复杂的权属认定过程。最终,只需要一段代码,我们可以实现上面产品定义的业务逻辑。而且这是无人值守自动运行的,银行几乎不用维护这款大饼理财,让其自动运行收取提前设定好的手续费就可以了。而其他智能合约程序或法律实体也能快速的判断出权属的唯一所属者。 得益于 DCEP 和区块链应用的探索,银行可以首次实现真正自洽、自治的业务。具体业务实现,包括账目的逻辑处理等可参考 Compound,区块链银行运作原理。 技术架构 根据上一节的区块链应用生态架构,有如下技术架构可供参考: ![]()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