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提升销量与品牌,为什么要从渠道开始?
而渠道的场景瓶颈,往往也是品牌/品类增长的天花板。小罐茶的大罐装、彩罐产品,能否在2020年完成增长重任,不在于营销的其它因素(产品/价格/推广),关键要看能否突破现有茶渠道的限制,匹配适合的渠道模式与场景。 (2)有内容 同样一个手工制品,放在工艺品店,与放在艺术馆,我们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这是渠道所自带的“场景内容”,在直接影响人们的认知行为。 渠道的场景内容,来自用户真实可感的五感氛围体验。它相比内容营销的视听信息内容,能更直观刺激人类“旧脑”的认知本能。 所以,我们天然会相信专业酒窖的红酒品质,比超市更放心;相信高级商场售卖的化妆品价值;相信熟人口中推荐的商品…… 新创品牌,要特别注意能否顺势而为,借势渠道天生的场景内容,顺利进入用户的心智认知。 王老吉最初面市时,无论是超市,还是便利店,都不如火锅店,更能体现怕上火的认知。但同样由王老吉操盘者,推出的九龙斋酸梅汤却失败了。因为同样在北京餐厅场景下,我们相信餐厅土法熬制的酸梅汤,更具解油腻的效用,而非快消品。 (3)有节奏 不同的品牌阶段,渠道拥有恰当的节奏,才能释放“买”的力量。
比如三顿半咖啡,在0到1起步期,瞄准雀巢等同类速溶咖啡,在电商渠道找到发展空间。 但他的第二步,必然要发展线下渠道场景,拓宽与深化消费场景认知与体验,这是实现从1到10突破的必经之路。 (4)有规划 这几年,国内的茶、服饰、白酒、文创等行业,许多品牌的定位恰当、产品优秀,但渠道规划过于强调“卖”的力量,往往很快遇到增长的瓶颈。 比如,2014年蒙顿推出的口袋茶馆,虽有明确的心智认知,可无论线上线下,蒙顿都无法搭建恰当的渠道场景,完成消费教育和场景体验。 包括故宫的渠道场景也是无序的,甚至出现故宫火锅、故宫品牌授权等错误打法,白白浪费掉这一标杆性的渠道场景。 过于重视品牌定位的蓝图、产品的能力,过度开发渠道“卖”的力量,完全忽视渠道“买”的力量,是当下品牌营销的痛点。 如何解决?要认识到“卖”与“买”的力量,有何不同,如何融合。 “卖”的力量是单一的,始终围绕着效率的提升,去推动线上线下交易的便利性,锁定用户与流量。而“买”的力量,着重于两点: 其一,是认知体验,以场景化的渠道内容,促进流量的触达与转化; 其二,是形成以产品为核心的社交互动,从而推动用户关系,促进流量的增长裂变; 总而言之,“买”+“卖”的力量, 就是建立”用户、流量、认知、交易、关系”这5点之间的营销逻辑,从而实现三个渠道场景的融合。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