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开年演讲:创新不是产出 未来要创优
三是,个性和共性的融合。经过26年的发展,集团的零售业务已形成多渠道、多业态、多品类的发展趋势,苏宁地产、金融、文创、体育、投资等新产业逐渐向专业科技、时尚潮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此同时,苏宁在海内外的地域渗透也更加广阔。面对科技、多元、国际的新苏宁,苏宁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小企业的管理靠制度,大企业的管理靠文化,跨越种族、国家和行业界限的18万苏宁员工,如何形成创业动力十足,拼搏意志顽强的团队,归根结底是靠有凝聚力、战斗力的企业文化。集团从创业之初,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企业。 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倡导家庭式氛围。这些2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理念,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的社会人才加盟苏宁。 在互联网零售转型发展过程中,面对“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基因”的攻击,我们不讨论、不争论,坚持以互联网技术为工具,改造传统零售;坚守行业本质,打造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伴随苏宁转型成功和新型企业文化的打造,我们可以自信地向社会各界表明:开放不等于没有企业的底线,包容不等于丧失自己的个性。苏宁的底线是认同企业,立足企业发展个人事业;苏宁的个性是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企业家精神。2017年,六大产业强调聚焦,在企业文化建设也要聚焦:多产业布局专业化经营讲个性,海内外发展地域文化讲特色,但不管什么行业、不管什么地区,苏宁的组织管理都要讲共性,这就是苏宁的使命愿景、苏宁的经营管理理念、苏宁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最后,是竞争与合作的融合。2012年,集团的互联网零售开始迈向平台化发展,在2013年春季工作部署会上,我向与会管理人员说过,互联网是开放连接,是企业资源的社会化利用,未来不是同行的会成为同行,不是对手的会成为对手。 今天,在苏宁六产业合力发展的过程中,我要向大家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商业地块拍卖、头部内容购买、足球俱乐部竞技、金融产品服务,都是充分竞争、高度对抗的。新产业的发展不是各产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聚焦互联网零售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新产业的竞争不是挑战和战胜哪个对手,而是争取更多的用户。 从六产业合力发展,集团价值最大化的角度看,同行有可能是最好的协同资源,对手有可能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各位管理干部,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对于转型成功、布局完成的苏宁来说,我们固然希望2017年的外部环境更好一些,让苏宁万事俱备后,有再借东风的乘势发展。但是我们也不惧怕外部条件的更加艰难,时代的淘汰和弯道超越反而会让我们事半功倍。但无论从哪方面看,2017年苏宁的发展都到了质变爆发、拐点突显的一年,只要我们踏实稳健、全面聚焦、步步为营,我们就一定能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谢谢大家!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