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实现从0到1,又如何突破边界?
少款多量的实践需要企业打通整个供应链,然而 2016 年,如涵的存货总价高达2. 33 亿元,其营业收入才不过4. 46 亿元,这是较慢的存货周转速度所致。目前,如涵控股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也很微弱。在代工厂面前,这个创业公司提出的“多款少量”意味着生产成本和风险都相对较高,他们自然要求更多的保障。所以 2016 年,如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 38 亿元,主要用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这一部分支出基本等同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出应该主要是付给了产品的代工厂,如涵只享有少量的账期,可见其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远远不足够。 冯敏离实现重构供应链的设想还有点远。 2016 年 11 月,阿里巴巴以 3 亿元入股如涵电商,占股9.58%,让如涵的估值达到了31. 3 亿元,是之前一轮融资的3. 7 倍。在电商行业,我们一般用P/S(即每股价格除与每股的营业收入的倍数)来衡量企业的估值水平。以 2016 年的营收计,如涵控股的P/S倍数为5.10。照此计算,亚马逊、京东、唯品会的P/S分别为3.54、1.50、0.92。阿里巴巴、君联资本、启明创投等机构给予如涵控股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估值,显然是看好其未来增长的潜力,以期它在更多的品类或领域复制这一套网红孵化和供应链管理的机制。 做“网红第一股”不易,不断突破业务的边界,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状况,如涵显然需要做得更多。 注:本文系本人接受《商界评论》约稿,并与刊物记者吴梦涵共同创作。 作者贞元,微信公众号daosuier99,关注最佳实践,约会最美思想。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