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社区商业美好想象的快递柜们,是时候认清现实了
更直白的说,快递柜用户不是快递柜公司用户,他们用的是快递柜,而不在意是哪家快递柜公司提供的,若是第二年物业公司换了一家快递柜公司合作,这部分用户就直接被人家接管了。类似的,公交车乘客坐的是公交车,不在意是哪家品牌的公交车。 自欺7:在老虎头上拔毛,向物业收取快递柜使用费 之前还看到过另一种快递柜营收的想法,是向物业收取快递柜使用费。有这个想法可能是不太了解社区结构和物业的地位,我在《社区新零售》一书中,反复介绍过物业在社区商业中的价值地位,快递柜想向物业收费无异议于是在老虎头上拔毛。 尤其是包干式的物业公司能省则省,酬金制的物业公司也不会愿意给快递柜公司支付这笔费用。现在快递柜已经成为新楼盘的标配,或许随着快递柜公司的壮大,以后二者的市场地位会出现对调,但短期内仍会是由物业占据主导地位。 快递柜公司“被欺”,物业是地主事到如今,早期的快递柜公司们大部分都已大梦初醒,不再自欺的迷恋社区商业美好未来,而是主动将快递柜业务转手,邮政主导的中邮速递易和顺丰主导的丰巢成为最终的两大市场玩家,这两家公司是在围绕快递业务进行战略布局。快递柜已从第一阶段的市场混战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巨头博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在《社区新零售》中反复强调的,就是物业关系。 被欺1:物业坐地收费,快递柜的主要支出就是物业点位费 在快递柜的成本结构中,除了柜体的生产成本和安装费外,给物业的点位费是最大的运营成本,随着这两年快递柜市场竞争加速,在一线城市小区的快递柜点位费也水涨船高,有些已达 1 万上下。有这笔运营费用,快递柜公司很难赚钱。 有些优质物业为了管理有序,合理利用小区空间,只合作一家快递柜公司,相应的费用会更高一点。而有些不规范的物业则更在乎利益,尤其是没有业委会的小区,不用考虑小区空间利用,所以会同时与多家快递柜公司合作,赚取更多点位费。 被欺2:物业的租约一年一签,点位费年年上涨,价高者得 早期物业不太在意也不太懂快递柜这块市场,所以愿意与快递柜公司签三年的合作长约,但随着快递柜的普及,以及竞争加剧,物业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并发现签一年短约最为有利,因为第二年可以有更强的租金议价能力。 当然正规一些的物业不会狮子大开口,而是根据市场价进行租金调整,但对于一直亏钱的快递柜公司而言,每一年点位费上涨都无疑是在被喝血挖肉。因为一个小区的点位费上涨 2000 问题不大,但 1000 个、 10000 万小区都上涨就是一笔不菲的费用了。 被欺3:一旦快递柜公司开始盈利,物业可终止合作并自营 现在很多大物业公司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可以在社区内赚更多的钱,在快递柜公司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他们乐于以简单粗暴的收租方式赚钱,然而一旦快递柜服务市场成熟,快递柜公司可以产生更多的营收时,快递柜公司完全可以停止合作,自己单干。 快递柜已成社区标配,如果其产生更强的营收价值,物业完全可以自己采购柜子后放置在小区内。如今的快递柜已无技术门槛,可以生产加工的钣金厂非常多,软件系统也是现成的,后续的运营与维护也有公司可以提供。事实上,已经有物业公司在这么做了。 被欺4:非小区原有标配,免费给业主使用≠物业不收点租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