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京东的唯品会,才是好“特卖”
过于聚焦单一品类,是电商平台发展中的一个大忌,也是前几年唯品会冒险多元化的一个原因。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上线特卖业务,唯品会正面临着多个对手的“围剿”,虽然服饰品类为唯品会立下汗马功劳,可未来如何开拓新品类,是唯品会能够保持长期上扬的一个关键。 唯品会首席财务官杨东皓表示:“在2019年第四季度,与服装相关的类别占据我们整个商品交易总额的70%以上。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平衡我们的利润和营收,在保持健康利润的同时投资发展我们的业务。” 多元化只是刹了一下车,但并未未停止。 唯品会的两个好消息 特色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发展瓶颈,相比于1号店、凡客、酒仙网等同样小众方向的平台,唯品会如今的成绩尚算不错。 想要复制京东等传统综合电商的多元化尝试失败了,醒悟过来的唯品会在拿到2019年漂亮的业绩后,可增长的问题并没有消失。从唯品会财报中,我们能够发现两个好的信号,或是唯品会未来突破天花板的关键。 首先,“投靠”腾讯带来的利好。 2019年12月,唯品会向美国SEC提交公告,腾讯在2019年11月25日到12月13日期间持续买入唯品会股权。此次增持后,腾讯持有唯品会9.6%的股权,占唯品会A类普通股总股数的11%。 另外,由于腾讯是京东的最大股东,京东在去年对唯品会的持股比例增至7.8%。因此,腾讯系持股约17%,已超过了沈亚的持股,也就是说,唯品会已投入到了腾讯阵营。 作为国内的“流量大户”,腾讯每一次抛出橄榄枝,都能够为小伙伴带来巨大的增益。京东最新财报里,京喜高速发展,就得益于微信将一级入口对其开放。根据沈亚透露,腾讯、京东这个季度新客贡献22%,上个季度是23%。随着双方关系的紧密程度加深,来自于腾讯系的流量会更多,对于唯品会扩充基本盘有很好的帮助。 其次,线下“特卖”业务的落子。 回溯唯品会多元化失败,原因有很多方面,抛离“特卖”这一基因,是一个很关键的点。既然,综合电商的路子走不通,围绕“特卖”的多元化,将是唯品会最该走的一条路。 “成长的烦恼”困扰着许多商业公司,例如现在突破万亿美元市值的苹果,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应对Wintel联盟的带来的竞争压力,短暂的对外授权Mac OS的使用权。然而,苹果PC的用户相对固定,授权不仅未能扩大市场,因为“克隆机”价格便宜,原有的份额也被蚕食。最终,苹果以1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这家克隆公司,结束了这出“闹剧”。 凭借着软件+硬件的生态,苹果屡屡创造奇迹,一个小小的AirPods在2019 年的销售额竟达到60 亿美元。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万能的商业模式,适合自己才最重要。 就在2018年宣布重回“特卖”战略的同时,唯品会也加速了线下渠道的布局,通过打造融合线上线下的“特卖”新零售,来实现对天花板的打破。 去年7月,唯品会以29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了杉杉商业100%股权,杉杉商业的主营业务正是线下“特卖”,其旗下拥有已经开业并运营的五个奥特莱斯广场,以及另外五家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奥特莱斯广场。 除了对奥莱广场的收购,唯品会在线下还布局了唯品会线下店和唯品仓,线下店主要开在购物中心里,而唯品仓则深入社区。截止目前,以上两类线下门店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已超过上百家。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