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短暂辉煌后,生鲜电商依旧是头部玩家游戏?
当疫情结束,餐饮商户重新开张、超市菜场等恢复正常运营,这些新用户是否愿意继续使用生鲜电商APP,依然存疑。更何况,在此次疫情前后,已经有很多线下超市、菜场都开始意识到线上价值,很多超市甚至便利店开始通过小程序、微信群等模式展开送货上门活动,同时加强对周边消费者的用户管理。 数据显示,物美超市每日销售菜在春节期间出现了3倍增长,总量达到了700吨,永辉生活的蔬菜备货也是平时的三倍,大润发的商品采购料也同比增长4-5倍。 就当下情形推断,疫情结束后行业内肯定又会出现一次新的洗牌,而在疫情期间能够发展壮大的,依然是那1%的巨头。 短暂辉煌后,春天并未真正到来 此前,很多人都将03年的非典与国内电商的崛起联系起来,认为在此次疫情的推动下,国内生鲜电商行业也会出借机崛起,走向正轨。但殊不知,中国电商行业的真正爆发与当年的非典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03年非典时,阿里巴巴主抓的仍旧是B2B业务,而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则成立于非典末期;国内综合电商业的老二京东,更是直到04年才正式成立。那时,国内唯一真正成熟的电商模式是当当的“图书模式”以及被海外巨头eBay投资后又被收购的易趣网。 而如今这四家电商平台的差别和影响,也难以看出非典和中国电商崛起存在直接关联。所以,那些认为在疫情影响下,生鲜电商的春天已来临的论调也就不足取了。相反,疫情带给生鲜电商们的只是短期“快餐式”的发展,真正的春天还远未到来,而整个行业仍然是处于一个探索阶段,非常成熟的模式依旧没有出现。 目前来看,疫情并未结束,而生鲜电商们非但没有感受到“春天”阳光的和煦,反而还要应对短期增量带来的窘境。 据七麦数据显示,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APP在App Store总榜免费榜中从2020年2月16日便开始下滑,目前排名已低于2020年元旦之前的名次。 不仅如此,一些平台商品质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提升也让许多用户失去了对线上买菜的好感。尽管商品价格并不受平台/商家控制,因疫情影响人力成本的上涨、物流运输价格的上涨以及进货价的上涨,商家不可能大规模贴钱保持商品原价。 但无论是平台的主动涨价,还是被动涨价,消费者都会将对涨价的不满算在平台头上。如果平台提供的商品品质再不好,那更是容易被消费者暗自记上。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