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诚对话ofo小黄车戴威:做公益?不,生意就是生意!
前景意味着“钱景”。投资人蜂拥而至,天使轮、Pre-A……戴威以及其合伙人可能当时也没有想到,他们一夜之间就站在了资本的风口。最近一次超过 7 亿美元的融资,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资和中信产业基金领投,滴滴出行和DST等多家机构跟投。此轮融资,ofo创造了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纪录,同时也使得ofo成为行业估值最高的公司。 站上风口,自然要想着怎么赚钱。和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失败了就当做公益”不同,戴威信奉着“生意就是生意”的简单法则,为ofo设计出清晰的盈利路径,并且超乎很多人想象的是,他们在有些城市,甚至已经赚了不少钱。 “我们在很多城市是盈利的,最好的城市里有40%的净利润。”这是一个足以打动任何投资人的数字,更令《艾问人物》惊讶的是,做到这一点,戴威只是依靠每一次骑行攒下的那“少得可怜”的租金——是的,当实践过“破窗效应”后,戴威终于依靠“长尾效应”翻了身。 人们原本以为,共享单车看中的是用户的押金,沉淀下来数以亿计的资金,才是ofo们大做文章的地方。不过,戴威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没有动那里面的一分钱。”ofo第一个在行业内借助第三方平台芝麻信用,以信用的方式,向合格的用户免除押金。 这正是戴威的野心所在,在他为ofo构建的未来中,ofo要在未来的某一天中服务全球几亿人次的出行,他并不稀罕那些风险巨大的押金。而且,他也不满足于单纯意义上的骑行。这点从ofo宣布和中国电信、华为共同研发基于新一代物联网技术的共享单车智能解决方案中可以看出。和两年前在北大看到那些质疑的帖子,就感到一肚子委屈的略显稚嫩相比,现在的戴威,有足够的底气,去讲好一个资本市场喜欢的故事。 他勾勒出的场景有着资本期待的一切:将骑行视作呼吸一样自然的海量用户,可以添加任何传感器的智能入口,以及比车流更快的数据流……至于那个从开始就困扰着共享单车的问题,戴威看得很淡然:如果行恶是人的本性,那么就让生意的归生意,人性的归人性。 艾问·快问快答 艾诚:你是如何决定做ofo的?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