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归国精英这一年:飞上枝头、跌落谷底、集体出轨、中年危机和再次逃离
在 BAT 的眼里,硅谷普通工程师的能力相对比国内工程师来说,差距越来越小。所以越来越多想要回国的工程师最后在钱上谈不拢,放弃了。这样的例子很太多,导致他和他的团队已经不愿意把精力浪费在这样一单一单递简历。 回国之后要做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吴杰看来,加入一家自己了解的、靠谱的、发展势头好的科技公司一般让自己的职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相反,加入一些还未成气候的小型创业公司,虽然回报可能更大,但也可能充满让人心寒的心机。 “回国后在初创公司被利用完,榨干了价值然后当成弃子抛弃掉的故事是家常便饭。”他说。 新“江湖”里的“跟不上”和“瞧不上” 吴杰身边出现过不止一例这样的事情: 很多创业公司从硅谷挖人才看重的并不是他的能力和技术,而是用硅谷人才的加入来讲资本故事。这也是国内创业圈融资的一个手段。为了用硅谷大牛讲好这个故事,初创公司甚至会发出比CEO待遇都好的工作Offer。但是故事讲完,融资成功,这些硅谷工程师的价值就缩水了,创业公司也就不会愿意继续支付过高的薪水了。或者当公司经济状况遇到问题,性价比较低的归国人才就成了第一个被遣散的人,降薪、降职更是屡见不鲜。 “相对比大公司稳定的归国政策、待遇,归国加入自己不了解的创业公司风险是非常大的。”吴杰说他个人并不建议归国的工程师贸然走这条路。以他过往的经验来看,归国加入小型初创公司的归国工程师大概每半年就不得不跳一次槽。如果中途想加入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也很难保住创业公司的高职位和高薪水。 但是选择了加入大公司的工程师们,也有自己的抱怨。 “国内好累,不光身体累,更是心累、压力大。还是原来硅谷好。” 回国面对糟糕的空气已经咳嗽了一个多月的老梁在给太太的电话中多少暗示了自己有点动摇想回硅谷的意思,并表示看不惯国内公司里的“那一套”。 “他谁都瞧不上。”老梁的太太在和我的电话里叹了口气。 这种“硅谷精英”的傲气不光老梁有,几乎大部分归国的硅谷人都有。但可惜,新雇主有的时候没有给予合适的工作环境、加薪升职机会来安放这种优越感。 “在硅谷,大家都觉得自己无法升职的原因是因为印度人和白人和透明的天花板在上面压着。所以科技巨头里,能做到Director(主管)、VP(副总裁)就已经是顶头儿了。大部分人也就做到Senior(高级工程师)。”一位从LinkedIn离职回国加入杭州阿里巴巴的年轻工程师张晓告诉“硅星人”(微信 ID:guixingren123)。 “但实际上,升职还是在美国更容易一点——回国竞争太大了,其实更难。”张晓说一旦加入阿里巴巴的团队,无论美国回去的,还是国内招聘的,在升职上的考核评定都是一视同仁的。 这让老梁和那些硅谷回去等着被“重视”和优待的精英们感到失落。 “现在,因为你从硅谷回来就高看你一眼的时代已经渐渐不在了。” 张晓觉得国内的同龄人可能技术上不一定比硅谷回去的好,但是软实力上——尤其是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上,有的时候硅谷回去的反而不如本地的。 久而久之,那些没有顺利升职的从硅谷回去的人就会心里有了落差,甚至是抱怨和反抗。 但是,比起老梁“瞧不上”国内那一套,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硅谷回来的人同样也“跟不上”国内的脚步,或者说达不到公司对他的期待。 “我招聘一个硅谷回来的工程师要花费比国内高 4 倍的薪水,对他们的期待绝对不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一样的期待——我想看到结果。”一位国内不愿透露姓名的初创公司CEO表示。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