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中年IT男不是一边面对危机,一边咬牙硬抗
“上头总是朝令夕改,有时一套测试文档,前后修改不下 30 次,而且修改意见前后矛盾,着实被折磨到将近崩溃。”在越级发了几份投诉邮件无效之后,Simon打算投诉到区内的劳动部门,却被前辈拦下了,“他之前所待过的好几家企业都是如此,投诉了也没用。” 前辈告诉Simon,深圳互联网公司大多承受着诸如房租、公关等巨额的成本开销,加之这两年行业竞争激烈,所以极其看重产出效益。因此,开发作为企业生产成本最重的一环,多数企业都开始雇佣“性价比”更高的年轻工程师。 35 岁以后,许多IT男由于精力有限,在工作效率上逐渐放缓,学习新技能的能力也在下降。而且由于家庭组建,供房买车,这个年龄层的工程师生活压力普遍较大,所以在薪资上的诉求也较高。 “相比而言,开发真的是小年轻们的世界,尤其是有几年经验且还未成家的小年轻。”至于投诉与维权,前辈告诉Simon那都是徒劳,大公司一手遮天,小微企业只能独善其身,而这已经成了IT和互联网圈里不能说破的共识。 在 2018 年的元旦后第二天,Simon决定辞职。他表示没有工作后,生活会很窘迫,但这些天来心态却多了几分平淡,“有人说,程序员都是悲观主义者,只因为我们不擅长排解忧愁。” 因为“内向”,让这部分中年IT男在岗位上有着太多的难言之隐。只有单一的专业技术,也让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职场危机”时,容易乱了阵脚。在转行与不转行之间摇摆不定的他们,承受了“职场危机”中太多压力,以至于丝毫意外都能够让他们的情绪瞬间崩塌。 轻生、猝死、抑郁......这些触命惊心的词汇,都值得所有IT和互联网企业反思,哪怕多些人文关怀,少些勾心斗角,或许就能阻止这些悲剧发生,让“码农”不再成为高压行业的代名词。 要知道,在职场危机和公司政治中,这类中年IT男最容易受到伤害。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