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沉浮:网络互助「创新者窘境」如何打破?
根据某网络互助平台已发生的数百件互助事件统计,30-40岁之间的家庭劳动力和经济支柱人员占比为63%,相对生存压力比较大的中低收入职业人群累计占比高达80%,由此可见,网络互助对于社会中低收入患病人群的帮扶作用。 毫无疑问,网络互助是一个有益的创新探索。这正是互联网的特性,往往通过技术在边缘地带进行突破,辅以商业路径、逻辑的变更,整个“旧有”局面可能焕然一新。 实际上,网络互助通过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以及模式创新激活的是一批从未接触过保险的小白用户,起到了市场引入的作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用户教育,此模式能够迅速地形成流量的聚集效应。 比如,行业头部平台水滴互助,在今年2月底其才宣布会员数量破7000万,到了6月份,其会员数量就破了8000万,相当于在四个月时间里,水滴互助会员净增了1000万。显然,这一增长动力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尽的今天,可遇不可求。 创新的业务模式、高增长、低获客成本、广阔增量市场,以及大量的资本助推,这些特性让网络互助看起来是一门再好不过的生意。敏锐的创业者,无利不往的风险投资,自然会蜂拥而至。 毋庸置疑,在流量告急的巨头眼里,网络互助是一块必吃的蛋糕。 水滴互助总经理胡尧认为,目前,网络互助3.0阶段已经开启。他介绍,从2016年到2018年,是网络互助的1.0阶段,行业经历萌芽初探期,在监管去芜存菁之后,剩者为王。从2018年开始,行业迎来隐性洗牌期即2.0阶段,头部玩家和巨头共治的局面打开。到了今年,行业进入3.0阶段,真正的PK回归到了服务本质,行业进入了深耕细作阶段。 换言之,进入3.0阶段,网络互助行业原生头部有其自身的优势,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出现。那么,在头部玩家和巨头之间,网络互助甚至其所在的大健康领域,话语权将由谁掌握?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资本、流量规模、模式闭环等都是行业进入深耕时期的大力丸。地歌网对网络互助原生头部的实力对比做了梳理(见下表)。 俨然,从资本以及流量池等维度来看,2016年入局的水滴互助和轻松互助已经把行业的“老四家”甩在了后面。其中,轻松互助的表现更逊色于水滴互助。 另外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截止2019年6月,相互宝的用户规模和第一名的水滴互助只相差500万,位于行业第二。不难看到,凭借阿里系巨大的流量生态,蚂蚁金服“相互宝”起底行业的势能。 去年,“相互保”上线之初,3天参与人数即到达330万,一个月参与人数超过2000万。显然,这一速度不是从0到1的进阶,而是站在阿里生态的上的降维攻击,它们之间的竞争不是同一个维度的较量。此时,对于水滴互助们来讲,竞争的策略显得至关重要。 正如胡尧所言,网络互助进入深耕细作阶段,需要回归保障的本质。实际上,网络互助只是大健康服务中的一环,这里面需要建构的是关于保障的生态,让互助、众筹、保险等版块之间的同边网络效应出现,那么,未来的竞争或将是另一种景象。 一言以蔽之,提升垂直生态的话语权,才能逐步走向佳境。 原生VS巨头,谁的优势更大? 巨头之下难有完卵,尤其是互联网下半场。 电商阵营里展开的是阿里和京东为首的腾讯系的面对面竞争;移动支付行业则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大国民级应用中拉开了竞逐的序幕;短视频领域有字节跳动的帝国版图;出行领域呢?滴滴一手遮天...... 在“五进三,三进二”的铁律下,几乎所有互联网领域都玩转于巨头们的“股掌”之中。互联网领域似乎无一例外地被二马帝国“收割”。往往,在巨头雄厚的资本和力量裹挟下,原生创业者们被迫放弃梦想,让步于巨头生态。 在巨头的生态加持中,阿里模式和腾讯模式最为典型。 众所周知,阿里生态是“有模式没流量”,腾讯生态是“有流量没模式”,因而,它们的生态玩法自然不同。从他们各自的投资版图中,可略窥一二。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