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网站设计系列——购物车营销功能设计思考
我只知道最简单的概念理论,具体怎么实现的,我也不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参考资料学习,如果能顺手分享给我,那是最好不过了。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掌柜热卖”和“猜你喜欢的”这两个Tab 均展示了 5 页数据。 而“最近收藏的”和“最近浏览过的”则只默认展示了 1 页即 5 个数据,要查看更多只能分别去到“我的收藏夹”和“我的足迹”。个人认为“最近收藏的”和“最近浏览过的”的权重要高于另外两个模块。 据笔者不成熟的分析,如此设计的理由可能有以下两点: 1.“掌柜热卖”和“猜你喜欢的”推荐的商品:从时间维度看,时间跨度很长,长达数月的商品仍然在此展示。 从用户购物心路历程分析,此类用户并没有明确而清晰的购物目的,更多时候可能只是随便看看,看上了心怡的就买,没看到心怡的就算了。 对于这部分用户,将他浏览过的商品按规则全部展示在他面前,根据算法进行概率命中,期望用户从这些商品中能够获得转化。似乎有种瞎猫碰耗子的感觉。 2.而“最近收藏的”和“最近浏览过的”推荐的商品:一方面收藏的商品一般是用户购买意愿比较强但又并不想在收藏当时就立即购买,而是选择收藏起来等待时机再下手。 其实也可以把购物车当作收藏夹用,比如我,但是如果全部把商品加入购物车收藏,用户在真正购买商品的时候,需要将收藏却不买的商品去掉勾选或移入收藏夹甚至不小心删除, 这反而会大大加重用户的决策负担和操作成本。 另一方面最近浏览的商品,我们也可以认为是用户有较强购买意愿的,同时由于时间间隔短,此时网站提高推荐权重,减少推荐商品数,避免用户陷入选择悖论反而拖长购买时间。 但是,以上的 4 种推荐方式,不管是掌柜热卖、猜你喜欢的,还是最近收藏的和最近浏览的,单纯从商品推荐来说,其实还蛮准的。但都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1:那就是我作为一个用户,我在某一段特定时间内,浏览过A/B/C/D/E/F/G 共 7 件商品,可能期间某个时刻我已经买了其中的一件商品比如C,或者与C特征相似或功能相近的商品,系统仍然会给我反复推荐C或者与C相似的商品。话说不明白,我还是举栗子吧。 购物场景:十三,一个喜欢阅读的蓝孩子,平时喜欢看纸质书,可惜缺少一个书柜,急需一个书柜。于是在 2016 年 11 月,在天猫App购买了一个简约白色书柜,满足了想存书却无书柜的痛点需求。 问题:十三从去年 11 月购买此书柜后,网站到现在还在给我推荐书柜,各种各样的书柜。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