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使用数据库的12种姿势
这是云厂商推出的最为“传统”的数据库服务,也是目前最多的一种选择。云厂商基于开源的数据库版本+自有的平台服务,构建其数据库产品。其核心的数据库与开源的版本,是完全一致的,各家比拼的更多是平台服务能力。这种方式对于企业的运维要求很低,基本可以依赖于云厂商提供的能力(除了个别高可用、容灾需求外)。这一方案比较适合于初期上云企业,可逐步摸索云与原有方式的区别。 成本因素 财务成本来说,与商业方案比较无疑是有优势的,但与自主开源对比,几乎没有优势。其更多的是在快速交付、扩缩容等方面产品特点。此外,对于人力成本来说,因运维类工作大幅度降低,因此是可以节约一定人力,压缩自有人员规模。时间成本方面,也有所提升。 风险分析 数据库自身风险不大,毕竟其使用的与开源同一版本,技术上可迁移至其他云厂商。当数据库版本升级后,也可以享受到对应的技术红利。但对平台服务,是存在一定依赖的,各家能力不同,需要有适应过程。此外,运维依赖云厂商,也存在一定技术风险。自主的技术能力,会逐步丧失。 方式10:云数据库(开源定制) + 云平台服务 云厂商除了提供与开源一致版本外,一般还提供私有定制版本。它往往是基于某开源数据库某一版本的深度定制,针对某些特性做了加强。当然有些以反馈社区的方式,回馈给开源(可能未来会merge入新版),但很多仅存在在”云私有DB”。如企业有针对某一特殊场景(如秒杀)或其他方面(如金融级数据同步)的强需求,可考虑使用此方案。当 然使用也意味着与云厂商深度绑定。此外,在平台服务方面,与上面情况类似。这种方案比较适合于对数据库有一定要求,而原生开源版本又不支持的情况。 成本因素 与上一种方式类似。 风险分析 风险在于绑定单一厂商,一般很难下来。这与使用大型商业数据库的情况类似。当然可以在应用端做个设计,尽量减少对特性的依赖。此外,因为是定制版本,未来开源版本的升级可能不会短时间内支持,甚至可能不会考虑支持,完全走向独立分支的道路。针对这点,企业也是需要关注的。 方式11:云原生数据库(自研) + 云平台服务 某些大的云厂商,除了上述两种外,可通过自研数据库方式,增加未来的产品竞争力。从最新的Gather报告来看,更多的云厂商加入进来,这也给数据库整体市场带来了活力。从预测来看,均一致看好云原生数据库的未来发展。相较于前两种方式,这类数据库更是诞生于云,从设计之初就更多考虑了云化环境特点,因此极具竞争力。 当然,从目前来看,现有云原生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在解决了更大规模扩展性、多读多写能力等后,其将真正进入井喷式发展。现有各大厂,在这一领域纷纷重点布局,加大投入。对企业而言,无疑又多了一种选择,特别是某些场景(如海量数据等),原生开源、扩展开源产品均无法满足。 成本因素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