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基础软件更好的商业模式
大数据的特点之一是价值密度比较低( 2 倍的数据无法带来 2 倍的价值)。因此传统的分析处理方式虽然在性能上也许依然可以满足要求,但在成本上却很难被用户所接受。一直到 2005 年 Hadoop HDFS 的出现,数据处理的成本大幅下降。终于在开源软件的推动下,企业级的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变得唾手可得。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2016年 DeepMind 研发的 AlphaGo 4:1 战胜李世乭。由此将人工智能的这一波浪潮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一轮人工智能还能走多远?这个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种主流的人工智能平台框架( Tensor Flow , Caffe , Keras , PyTorch , Paddle Paddle 等等)都是开源的。甚至英伟达这样的硬件厂商都推出了 RAPIDS 这样的开源 AI 框架。 开源软件的创新之处,不单单体现在技术上。更重要的是开源软件背后的开放协作理念,以及对软件价值的重新定义,彻底改变了今天的软件世界。 重塑软件价值 时间回到 2009 年,那正是商业软件公司欣欣向荣的时代。那时笔者是 IBM 的一名软件售前工程师。同事们热烈讨论着日暮西山的 SUN 究竟还有什么出路。 有传闻 IBM 会收购 SUN,不过这样的收购恐怕过不了反垄断调查。 谁曾想 Oracle 最终出手。这笔交易完成后, Oracle 成为了与 IBM 一样的集软硬件,服务于一体的全栈型企业 IT 公司。 Oracle 与 IBM 之间的双雄争霸似乎将会从数据库领域拓展到企业 IT 的各个领域。 然而,我们知道这样的事情最终并没有发生。 Oracle 与 IBM 双双迷失在这开源软件大爆发的时代…… 传统商业软件的玩法 我们都知道传统商业软件通常采用许可证( license )销售模式。一般的流程是,软件厂商会将用户的硬件配置(比如 CPU 核数,存储容量等等),代入他们的神奇公式(公式里的各种常量大概都是上帝确定的),最终计算出软件许可证的金额。 那么用户支付许可证费用以后,就能愉快的使用软件了吗?对于软件厂商来说,还有两个问题:
因此除了一次性收取的许可证费用,软件厂商又设计出了按年收取的软件升级保护费用(通常是按比例从许可证费用折算而来)。 只要购买了升级保护,用户以后就可以一直使用最新的“版本”,而无需重新支付许可证费用。 Oracle 称其为许可证支持( license support ), IBM 称其为订阅与支持( subscription & support )。 按照一般的直觉,人们会认为商业软件的核心是许可证费用,软件升级保护只是许可证的附加产品(毕竟连计算方法都是跟着许可证走的)。但事实往往是反直觉的,请看 Oracle 2017 年财报:
原来,软件升级保护收入超过整体收入的 50 % ,是新售软件许可证收入的 3 倍,也是整个公司研发支出的 3 倍。真是了不起的成就!也正是依靠这个基本盘, Oracle 的转型之路还算是比较从容。足见可持续性收入对于软件公司有多么的重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