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基础软件更好的商业模式
为了保住 license support 的收入,2018 年开始 Oracle 甚至修改了自家数据库的发布周期与命名规范。既然 license support 是按年收取的,那么每年至少要发个“版本”,不然用户这一年的升级保护不是白交了么?但其实例如 Oracle 18c ,它并不是新的数据库“版本”。严格意义上讲,它是 Oracle 12.2.0.2 ( Version.Release.Modification.Fixpack ),更像是一个 fixpack (或者按 IBM 的叫法是 function level )。 按照惯例, fixpack 升级本来也不需要购买升级保护……
顺便说一下,这里为什么只给出 2017 年的数据呢?因为自 2018 财年第 4 季度开始, Oracle 不再单独列出软件升级保护的收入金额,转而将软件升级保护收入与(总是达不到市场预期的)云收入合并后一起汇报。(这波操作厉害。反正都是按年收取的可持续性收入,合并也没毛病。所以说 Oracle 是最牛的商业软件公司。) 其实何止 Oracle , IBM 和微软也开始采用淡化版本的方式进行软件发布了。这些商业软件巨头一个个学起了开源软件的迭代模式,可见“开源”对软件行业的影响多么巨大。 “开源”带来的改变 目前比较常见的开源基础软件商业模式是这样的:
坦白地说,目前开源软件的商业设计比起传统商业软件还是稚嫩了不少。甚至,开源软件的订阅模式与传统的软件升级保护,形式上看似乎也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但为什么开源软件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原因在于,开源软件的模式触及了用户心中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软件究竟是什么? 传统商业软件公司将软件以产品的形式卖给用户。因此,用户花钱买来的软件许可证以及软件升级保护是一种资产。什么样的资产呢?既不生息,也不能转售,只会慢慢折旧的资产。这样的资产放着有什么用?谁又会喜欢这样的资产呢? 而在开源模式下,软件开发者向用户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不单纯只是软件本身,还包括了软件的前期开发过程,以及使用/试用反馈。可是,难道传统商业软件公司不从用户那里收集需求?不听取用户的意见来改进自己的产品?没错,这些他们都做了。但有多少用户感受到了呢(除了少数几个特殊照顾的大客户)?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