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双十一”揽千亿大单 消费创新盛宴再升级
值得期待的不只是“双十一”的成交数字本身。2009年的“双十一”只是一个27个品牌参与的电商促销活动,2019年已是全球20万品牌参与,影响生产制造、供应链及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大协作。11年间,“双十一”的成交额增长了5000倍。以物流能力为例,今年“双十一”一天产生的包裹量达12.9亿个,约等于2007年全国一年的包裹量,现在,中国的物流体系一年可处理600亿个包裹。 数字技术重构了商业,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双十一”本身就是一次对数字商业基础设施的极限挑战,也是对创新成果的大考。在这一天实现的创新结果,将成为未来被普遍应用的常态化手段。 比如,2016年,阿里巴巴首次提出新零售,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新零售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天猫“双十一”也不再只是网上购物的节日。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大润发可供消费者在淘宝App上通过淘鲜达下单,“躺在家里逛超市菜场”。今年的天猫“双十一”期间,大润发单店可日配近8000单鲜货,淘鲜达上的订单量和业绩双翻番;居然之家在71个城市的110家门店“双十一”当天9点05分销售额突破10亿;红星美凯龙在6个城市的24个门店10点37分,销售额突破10亿。 再比如,近一两年来兴起的“直播带货”已成为品牌商数字化运营的标配。淘宝直播11日全天带动了近200亿元的成交,仅用63分钟就超过了去年全天的销售额,开播的商家数量和场次数量均实现同比翻番。 张勇认为,“双十一”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未来的“双十一”一定不是现在的表现形式。“一个节日也好,一个现象也好,最终只有不断地向前创新,探索未知,不断挑战自我,才能让大家觉得新鲜、好玩、有参与感,商业力量才会真正凝聚起来。” 他总结,“双十一”展现出的新消费,体现了数字商业中人、货、场的深层变化。消费人口在改变:今年参与天猫“双十一”的用户超5亿,比去年新增了至少1亿,其中不仅有“网生一代”的“95后”,连50后的中老年人群也在快速增长。新的人群为新的消费活力持续增强奠定了基础。消费供给在改变:商品和品牌正在为新用户、新需求而自我创新。天猫“双十一”当天,约有2.1亿件新品被买走,成交额超过406亿;全天产生1.7亿笔C2M数字化工厂直供订单;22个小时内农产品销售额突破70亿元,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消费场景也在改变:直播、语音购物、“像点外卖一样买家具”成为潮流,既为消费者创造新鲜感,也为品牌商家开拓了数字化运营的新阵地。 “‘双十一’要不断向前创新,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张勇说,之所以有这么多企业愿意投入“双十一”,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市场,看到了机遇,看到了消费的力量。因此,“创新”应该是“双十一”不变的关键词。 我们已经可以从今年“双十一”的一些新亮点中窥见未来的轮廓。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