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生死悬于一线
湖北省黄冈市距离疫情“重灾区”武汉75公里,同属于疫情重灾区,由于疫情蔓延迅速,黄冈市也在很短时间内开始“封城”,这座崭新的工厂不得不临时关闭,这也意味着其寄予厚望的新车研发及交付计划将被迫推迟,受此影响,威马汽车在用户体验、资金回流、后续研发、融资等方面都受到了牵连。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威马汽车一家,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们也受到了波及。理想汽车2月3日正式宣布,受全国及各地疫情防控影响,针对于原预计交付时间为2月份、3月份的用户,将延期交付,具体时间待定。 同时,受疫情影响,众多新能源车企不得不延迟开工。根据此前消息,小鹏的第二款车将在今年3月份上市,而拜腾的M-byte将在今年年末上市。但目前看来,封城、延期复工将完全打乱造车新势力们的新车上市计划。 此前接受《电车之家》杂志访问的奇瑞新能源汽车总经理高立新也表达了类似担忧:“目前影响比较大的研发,特别是产品开发的节奏被打乱了,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更新很快。” 言下之意,一旦研发技术上落后,很可能之前拼命追赶,期望汽车产业借助新能源“弯道超车”的机会更加渺茫。这句话的背景是,电动汽车特斯拉在国门之外也开始了“挤压式”逼近,这个时间段比历史上任何时间都更加宝贵,不容有失,但眼下由于人员复工的时间被不时延长,很多计划只能暂停或者搁浅。 但以上这些,在疫情之后恢复起来相比还相对容易,难的是受到疫情波及,涉及汽车全球供应链的“断裂”,才是更致命的。 更加危急的是汽车供应链条的“断裂” 疫情发生后,作为全国疫情“重灾区”同时也是全国汽车工业“重镇”的武汉,由于防疫,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受到了影响。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湖北省生产汽车224万台,占全国汽车产量的8.8%。仅次于广东、吉林和上海,常年稳居全国第四位。其中,武汉就有多家汽车制造商,如东风汽车,标致雪铁龙、上汽通用、日产、雷诺、本田等,此外部分零部件供应商也扎根于此,集体暂时性停工停产,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随之而来。 首先受到的影响是汽车生产产能受阻,湖北等部分地区的汽车生产产业链暂时停止,导致汽车供给不足,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在国内的供应链只能等待相关的疫情缓解之后,才能恢复生产;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对其产能影响重大的国内电池生产商的停工停产,将直接导致其产量停滞。 比如动力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企业都先后宣布了延后复工,时间基本推迟到2月9日之后,随着疫情的蔓延,导致这个时间更是被无限延后。与此同时,受到国内疫情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国际供应链也渐次被暂停。 受到中国疫情的影响,国际上多个国家出现了疫情事实,中国因此被国际卫生组织列为“PHEIC(公共健康紧急卫生事件)”。一旦某国被列为“PHEIC”,意味着所在国的旅游和贸易首先受到影响,而这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个涉及零部件广泛的制造工业而言,无疑是影响更加深远的。 比如,其全球供应链条会被直接掐断。原因是全球范围内的轮船货运、飞机航班、铁路运输等等都受到了直接影响而停摆(部分或者全部),货物运输受到了影响,外面的货物暂时进不来。 比如,被国际卫生组织列为“PHEIC”之后,意大利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为期6个月,英国提升疫情风险等级,取消多班次航班,美国宣布禁止曾在之前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入境,阿联酋国家宣布取消部分航班以应对这次突发事件。 随着各国航班、各类其他运输等的被叫停,汽车产业急需的一些汽车零部件等贸易物资也受到限制。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