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中芯国际2020首份财报:国产芯片的艰难之旅
荷兰ASML设备公司拥有全球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制造能力,2018年5月中芯国际曾向ASML订购过一台EUV光刻机,据《日经亚洲评论》的消息,该设备本应于2019年1月交货,不过直到目前依然没有交货消息,ASML公司给出的理由是需要向政府申请出口许可证。 就在中芯国际下单的同一个月内,长江存储向ASML定购的光刻机完成了交货。只不过,长江存储订购的并非EUV,两种机器的价格相差近一倍。 除了中芯国际,2018年有两家中国企业对美国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案被驳回。 瓦森纳协定的“技术封锁”在近期又产生了新的变化,这次变化对我国来说并不是好消息。2月23日,日媒消息称瓦森纳协定将扩大对半导体产业相关的出口限制,而这一决策势必会增加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时间成本。 中芯国际的进阶之路仍长,瓦森纳协定让它走得越发艰难。 “摩尔大限”是机会? 台积电今年将量产5nm芯片,同时它也已经披露3nm和2nm的计划量产时间,眼看着晶圆的大小逼近物理极限,有媒体认为摩尔定律将走向终结,这或许会给中芯国际在竞争中腾出机会。 先不讨论摩尔定律未来究竟还适不适用,但中芯国际在未来竞争局势中是否真的能“喘口气”呢?笔者认为并不容易。 按照摩尔定律,台积电达到1nm制程最快也要6年,而这6年的技术代差意味着中芯国际来说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迎头追赶。上文提过,中芯国际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障碍和壁垒,这些因素会拖慢中芯国际发展的步伐。 在研发与生产的过程中,中芯国际需要保持好自己在国内的竞争领先优势,同时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的销售份额,这也会是个不小的挑战。 即使摩尔定律不再具有实际意义,芯片代工厂间的“角色”或许也很难发生太大转变,这首先是因为台积电的技术优势足够领先,这为它在将来的竞争中留下了不少思考的时间和资源,作为“领导者”,台积电是很难被动摇的。 目前,除了常规的芯片研发工作,台积电对小芯片技术的研发也在同步进行中,这是在为“摩尔大限”后的新阶段布局。而中芯国际和其他代工厂作为台积电的“追随者”,产能和良率才是它们最应该关心的问题。 对于芯片代工这种“技术过硬才能胜利”的行业,技术的发展不会因摩尔定律的有无而停下脚步,中芯国际的追赶之路仍会继续。 晶圆代工厂之间的竞争会始终存在,而中芯国际离“世界第二”还差得远。 总结 集成电路行业壁垒重重,就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推出了14nm工艺,但在技术和产能方面中芯国际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人才、资金和国际政策对中芯国际的发展造成压力,而这些问题也并非中芯国际“单枪匹马”就能解决,中芯国际面临的困境同样也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困境。 好消息是,中国先前通过自主研发,已经多次“划掉”瓦森纳限制清单上的部分名目。 而且,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据SEMI去年七月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内地或将成为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虽然克服这些阻力注定艰难,但未来可期。 相信中国整个集成电路行业的进步会推动中芯国际迈向下一个台阶,半导体领域对于国家的IT科技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芯国际身上的担子很重。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