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站 > 正文

宇宙那么大 都想去看看

发布时间:2020-08-24 00:37:22 所属栏目:建站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副标题#e# 哈勃望远镜30岁庆生龙飞船发射“天问一号”升空 宇宙那么大都想去看看 7月23日中午12:41,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搭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此次发射全球瞩目,因为“天问一号”计划实现火星环绕、着

  不管别人怎么说,罗伯特仍继续他的火箭研究:1926年,他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奥本镇发射了一枚液态燃料火箭——人类发射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尼尔”,可惜总共才飞行了2.5秒,就一头栽进了184米外的菜地里。虽然罗伯特的研究直到他死时都始终没能得以使用,但他对火箭的研究奠定了至今为止人类液态燃料火箭技术的基础。

  航天器

  “太空积木”横空出世

  火箭技术成熟后,出现了运载火箭,人们会用运载火箭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太空探测器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任务完成后,运载火箭被抛弃重新坠落地面,航天器则正式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的“太空争霸”见证了航天器的发展和崛起,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由前苏联的R7火箭在拜克努尔航天基地发射升空。卫星的发射让人类向着太空更进一步,R7火箭的巨大成功也在那时震慑了整个西方世界,由此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如史普尼克危机、华尔街小股灾等。

  美苏两国的“太空争霸”在航空航天事业上的激情碰撞擦出了许多火花。1958年,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卡拉维纳尔角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卫星——“探险者1号”,美国NASA也随之成立;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太空中飞行了108分钟,成为了第一个绕地球轨道飞行的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登月的宇航员……

  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对太空探索事业更加野心勃勃,1971年发射了“水手9号”火星探测器,打算为载人登陆火星计划做好准备。但这个项目所需资金过多,政治家们普遍表示了不支持。

  于是NASA又出新招,在1976年推出了“哥伦比亚”航天飞机方案,想要研制可多次使用的廉价太空运载工具。这个项目刚开始确实给美国带来了低成本太空飞行的希望,但美国万万没想到的是,每次飞行后,航天飞机除了发动机,其他部件基本都得换。制造一架航天飞机成本在30亿美元左右,但每年光维修费就需要5亿美元,更别提航天飞机事故频发,最终让17名宇航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美国被迫在2011年停止了航天飞机计划。

  放眼全球,太空探索就像曾经的大航海时代——当时欧洲不少国家抓住了先机,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这次美苏两国在太空探索领域走在了前列,他们之间的竞赛也刺激着其他国家纷纷“出海”。1998年1月,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以及欧洲航天局11个成员国共1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组建“国际空间站”的协议。

  1998年,俄罗斯制造的“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国际空间站也开始正式组装。经过十多年的建设,2010年建造任务终于完成,“国际空间站”转入全面使用阶段。现在,这座大型的“太空积木”已经成为人类在太空存在的永久标志。各国在太空探索事业上的争先恐后给世界航天技术留下了丰富遗产,促进了气象卫星、载人航天以及国际空间站等航天科技的跃升,同时也让人类得以探求曾一无所知的神秘宇宙。

  太空探测器

  向着星空深处进发

  凭借现有的科技,人类自身最远能抵达的星球就是月球了。由于身体和时间的限制,人类将探索宇宙的任务交给了一种无人航天器——太空探测器,让它们去对行星、卫星、彗星进行远距离拍照并搜集科学数据,或者是登陆各类星球并分析土壤和空气成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