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那么大 都想去看看
太空探测器也被称为深空探测器,是用于探测地球以外天体和星际空间的无人航天器。前苏联1959年1月2日发射的“月球1号”探测器是人类发射成功的第一个太空探测器,它从距离月球表面5000多千米处飞过,并在飞行过程中测量了月球磁场、宇宙射线等数据,随后进入日心轨道,成为了地球的第一颗人造行星。 对于大部分太空探测器来说,走进星空意味着一场没有尽头的远游,目前飞得最远的太空探测器是美国NASA于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43岁的“旅行者1号”曾到访过木星及土星,是提供了其卫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架航天器。它在1979年经过木星系统,1980年经过土星系统,1989年驶向银河系中心方向,2012年到达太阳系边缘,2014年离开太阳系飞向别的恒星。作为人类制造的首个冲出太阳系的飞行器,截至2020年8月16日,“旅行者1号”和地球之间已经达到了149.83个天文单位,也就是224亿公里的距离。 太空时代 各国你追我赶 虽然浩瀚无垠的星空能给人类带来无尽的遐想与希望,但向着美丽星空进发的成本实在是不低,因此即使在美国国内也有很多不赞同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声音。这些质疑从美国决定开展航空航天事业时就存在,在美国决定建造国际空间站时达到了顶峰,因为美国为这个项目投资了近千亿美元的资金,现在每年还需要投入30亿到40亿美元来确保空间站的正常运行,当初对这一计划兴致勃勃的政治家也不禁望而却步。 2005年,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表示,建造航天飞机、空间站是代价高昂的“战略性错误”,现在大家公认这是一条错误的道路,美国正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2018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宇航局文件报道,美国政府计划在2025年停止对国际空间站的直接注资,并打算将其转手,卖给私营企业。种种迹象表明,国际空间站现在可能已经是美国宇航局的累赘和包袱。 在美国为国际空间站焦头烂额时,其他国家却并未止步不前——虽然太空探索事业是个无底洞,但谁也不知道太空经济、太空时代何时就会来临,所以有实力的国家还是会拨出一部分财政资金来支持国内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90%的航天工业,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经济复苏,太空复兴计划被提上日程。2009年,俄罗斯通过了国内首部关于卫星导航的法律——“格洛纳斯”《导航活动法》,规定俄罗斯军用、民用车辆以及车辆管理设备上需安装“格洛纳斯”导航设备,来增强俄罗斯的防御潜力与安全,提高运输管理。2012年,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出台《2030年及未来俄罗斯航天发展战略(草案)》,宣称在2030年后俄罗斯将在火星建立研究站。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