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通俗易懂网络协议(TCP/IP概述)

发布时间:2019-05-21 01:25:04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码砖杂役
导读:副标题#e# 近期工作,跟网络协议相关,这让我有机会更深入学习网络协议,而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对网络协议的理解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 比如: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而UDP是非连接的、不可靠传输,TCP建连需要3次握手,会造成delay,UDP更快。 比如

比较常用的应用层协议有约定的端口号,也就是知名端口号,而1024~5000之间的端口号是分配给TCP/IP临时用的,而大于5000的另做他用。也就是说,你用TCP方式去连网络服务器,本地为该socket分配的端口号会在1024~5000之间,这取决于操作系统的端口分配策略。

域名系统

域名系统(DNS)提供主机名字和IP地址之间的转换,比如www.baidu.com是一个域名,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一个标准库函数(gethostbyname)来获得给定名字主机的IP地址,标准库函数(gethostbyaddr)实现逆操作。

ip地址是一串数字,含义不清、也不便于记忆,主机名含义更清晰,www.baidu.com你就很容易记住,这也是为什么存在IP地址还需要主机名的原因。

分用

接收端接收到以太网数据帧(Frame)之后,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从协议栈由底向上升,即遵照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顺序,去掉各层协议添加的首尾部,将数据取出,交给最上层应用程序,这个过程叫Demultiplexing,尊从书本的翻译叫分用。

通俗易懂网络协议(TCP/IP概述)

回顾前面封装的描述,在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分别将端口号存入TCP/IP首部,将协议类型存入IP首部,将帧类型存入以太网帧首部。所以在接收端,将一层层拆掉首部,取出对应信息,然后做分派,丢给不同模块处理,上图就是整个处理过程。

小结

本文讲了地址、域名、端口、TCP/IP分层模型、封装、分用等概念。

你最好能记住TCP/IP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四层划分。

TCP segment、UDP datagram、IP datagram、IP fragment、以太网frame、以及IP层和链路层之间传输的数据单元packet,这些概念你最好分清楚,这样交谈的时候会显得比较专业而不是很土。

数据封装,多看几遍你便能记住了。

  • TCP封装格式:以太网首部(14)+IP首部(20)+TCP首部(20)+应用数据+以太网尾部(4)
  • UDP封装格式:以太网首部(14)+IP首部(20)+UDP首部(8)+应用数据+以太网尾部(4)

应用层协议在应用层实现,而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都是在内核实现,所以想修改或者优化底层协议很难,因为你几乎动不了内核,因为网络上的大量设备OS你没法一并改过来,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设备僵化问题,HTTP3用UDP替代TCP,就是想在应用层自己去实现可靠传输等。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