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顺丰京东的日子
从一个风口,到另一个 同样是配送,外卖明显比快递行业收入高,这让外界颇有疑问。 阿里研究院物流专家粟日表示,后者正处在互联网风口上,大量烧钱竞争,加上风险相对小一些,自然会吸引快递员和其他社会人员进入。 根据《天下网商》了解的情况,外卖员每单收入通常是6~ 8 元,而外卖平台向消费者收取的配送费,饿了么配送一般是 4 元,美团专送通常是3~ 5 元,百度外卖则是4~ 5 元。在夜间、雨天等特殊时间段,外卖员的每单收入会有3~ 5 元不等的上浮,消费者需要支付的配送费也要有一定的上浮。中间的差价,就由商家和外卖平台共同补贴,商家的补贴可以通过线上提价来弥补,外卖平台则是烧的真金白银。 在过去几年间,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确实给了不少人机会,也造就了所谓外卖员月入过万的“谈资”。 进入顺丰,杜佑南的月收入从 2000 多变成 5000 多,而做外卖之后,杜佑南月入 8000 元以上。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收入差异,他算是从中获得了实惠。 家人仍然希望他能找份更稳定的工作,但杜佑南自己觉得无所谓,“有时候我送外卖去写字楼,那些坐办公室的虽然衣着光鲜,到手其实也只有四五千,所以只要能挣钱就好。” 曾崇庆同样是新一轮互联网风口的受益者。 “我离开京东时,京东布局已经成型,只管在三四五线城市下沉。我留在京东,干 10 年才可能升站长, 20 年才可能升区域主管。而外卖刚发展,体量肯定会膨胀得很快。”曾崇庆说。 来到现在的外卖平台后,他仅仅几个月就做到了小站长,一年之后已经成为大站长,管理着数个小站。 如果说快递行业已经不再是风口,那么同样的变化是否也会发生在外卖身上呢? 目前,外卖业务主要集中在饿了么、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这三家,业务模式相似。以烧钱补贴争取市场份额的打法,不可能持续太久。 但在曾崇庆看来,外卖行业还有很多空间,至少还有两三年的快速发展期。 春节前,曾崇庆所在的区域有四百多位配送员,节后回来的只有三百多人,但新招了两三百人。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