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什么是王兴、张一鸣们「超速成长」的源代码?

发布时间:2017-04-02 11:33:46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极客公园
导读:副标题#e# 由于我在极客公园工作,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科技互联网圈特别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这些人做的事情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也越来越被全社会瞩目。所以我经常会被别人问到一个问题:「那些优秀的创业者身上,都有什么共性的特质?」 这些人身上体

在我的记忆里,最优秀的 CEO 和创始人都充满好奇心。2016 年 9 月极客公园带领中国科技界几位企业家,一起拜访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 LIGO 实验室的时候,实验室负责人说我们是第四波企业界的拜访者,在我们之前,Facebook 的扎克伯格、亚马逊的贝索斯,还有投资界的大亨尤里·米尔纳都已经来过,并做了很深入的了解。

这样的例子在科技界俯拾皆是,我相信这些「好奇」不是他们成功的结果,而恰恰是原因。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不叫「好奇」,而是刷新认知的边界。

猎豹移动的创始人傅盛,月初发了篇文章专门谈到「认知,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他认为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最多也就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傅盛.jpg

傅盛说他曾经在香港与马云喝过一次茶,傅盛最大的收获就是意识到马云之所以能够指挥阿里巴巴不断把事情做大、做对,核心就是不断输入信息、与人交流,潜心观察行业变化,从变化里找关键切入点,然后找资源和人配合,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我非常认同傅盛的思考——从刷新认知到落实行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所以刷新认知并不是一种很酷的爱好,更应该是保持创始人思维先进性和机遇洞察的一种机制。就像打羽毛球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会一直保持重心的持续移动,是为了更好地「弹出」身体去走位,然后发力进击。

刷新认知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行动,我身边这样的故事也比比皆是。比如之前提到, 2014 年极客公园组织到深圳了解智能硬件生态的企业家,除了王兴、张一鸣、王小川、大众点评的张涛、豆瓣的杨勃(阿北),还有出门问问的创始人李志飞,他们当时都是出于好奇,而不是某个明确的业务方向去深圳走访的。 

李志飞.jpg

李志飞当时正在做微信公众号上的语音助手。但他后来告诉我,2014 年他走访深圳并与这些同行伙伴的交流,刷新了自己对硬件制造的认知,这也成了他后来决定要做硬件、要把语音识别技术装入智能硬件的起点,因为这样才能来落实更好的体验,创造更大的价值。

几年时间后,他已经把智能手表这件事做成了中国最强,而且正在继续推出更多依托语音识别技术赋能的优秀硬件产品。而这个方向的转变也给他带来了 Google 的直接投资,和在 Android Wear 层面的独家合作。

身边创业者接触多了,你会发现对于好的创业者来说给一个火花就够了,因为一个火花就能刷新他们的眼界和思维,引发他们的行动。

猫王收音机的创始人曾德钧老师,创业时候都 50 多岁了,但我印象最深的,恰恰是他一直在不断快速进化的产品和思路,和 90 后创业者们的进化速度相比,一点儿不差。 

曾德钧.jpg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