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6月份前后重新上线顺风车业务?官方已否认
在过往三年中,滴滴顺风车在春运期间的数据展示了市场的需求和潜力:2016年,滴滴顺风车春运中运送190万人次,2017年增长至848万,2018年,滴滴和嘀嗒顺风车总共运送高达4675万人次。同时期的民航运力为6541万人次,这意味着,顺风车运力相当于后者的71%,线路覆盖全国几乎所有地市和99%的区县。 由于无限期下线,往年的“顺风车春运大佬”滴滴将缺席今年的春运。据一名接近滴滴的人士透露,滴滴曾认真研究过在今年春运前重启将顺风车,但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滴滴最近一次对媒体表示,顺风车目前仍在全力整改中,无法为今年春运提供服务。1月28日的最新消息透露,在滴滴内部的积极运作下,滴滴顺风车的回归时间,或许为今年6月。 作为近5个月来唯一“存活”的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自然希望抓住春运契机做大规模。自去年8月以来,嘀嗒始终保持低调,即使许多人认为,嘀嗒或为滴滴顺风车下线后的最大受益者,但它也并未针对顺风车业务有过任何回应或宣传。 但据一位顺风车车主反馈,“最近一段时间,嘀嗒对车主的的审核似乎也变严、变慢了,最近提交了两个礼拜也没有通过审核,只好注册其它小平台。 极光大数据显示,去年8月至12月,嘀嗒的用户渗透率仅从1.5%上升至1.9%。 临近春运,嘀嗒终于一反常态、连续发声,先后推出“万人公益返乡”和“八大安全举措”等内容。其中“公益返乡”以补贴为主,于春运前三天的1月18日启动,并将持续到春节后的3月1日,用户参与其中可获得中奖机会,奖品是一张200元的顺风车抵用券。 另一个要抢顺风车蛋糕的是哈啰出行。 1月25日,春节假期开始的前一周,哈啰出行宣布正式上线顺风车业务,在上海、广州等六个城市试运营。首批运营城市的筛选标准是根据用户投票、并综合业务考量决定的。 去年12月底,哈啰开始在上海、成都低调招募顺风车司机,随后扩展至全国120城,哈啰表示,目前顺风车主注册量已经超过百万。 自去年9月哈罗单车更名为“哈啰出行”以来,陆续上线助力车、试点“单车+地铁接驳”模式,并与首汽约车、嘀嗒出行合作,接入其出租车业务。不过,市场最为关注的是,哈啰是否展开自营网约车服务,从“两轮出行”拓展至“四轮出行”。 哈啰联合创始人李开逐提到,哈啰对于网约车的态度非常谨慎,“因为网约车已经有了一个‘大佬’,肯定不能贸然进去”。现在,这个“大佬”留下的顺风车市场空白,刚好给予了哈啰一个切入点。 易观国际出行分析师余目认为,对于出行平台来说,顺风车比较典型的价值有两方面,首先因为这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对于一家出行公司的估值非常有益,否则单纯的网约车、共享单车,都不能称之为共享经济;其二,顺风车的流量潜力大,对于综合出行平台的引流价值非常高。 在过去5个月反思期间,越来越多的声音在重新肯定“顺风车模式”的价值。曾有一篇评论写到,“对待顺风车,不可把洗澡水与孩子一起倒掉”。在新浪发起的一份关于顺风车的投票中,选择“整改后会使用”和“不使用滴滴(顺风车),但会使用其他顺风车”的票数超过60%。 顺风车的市场潜力仍然巨大。三年前,滴滴顺风车业务负责人黄洁莉曾在采访中表示,当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每降低至下一个量级,用户规模就会增加一个量级,这意味着滴滴顺风车要比出租车和专车拥有更多潜在用户。 滴滴宣布顺风车下线时的声明中提到,“顺风车上线三年多时间,有幸服务十多亿次出行”。如果按滴滴顺风车大约80%的市场份额估算,顺风车每年的出行次数接近4亿次。 对于顺风车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嘀嗒出行就明确表示,“顺风车市场未来将吸引更多的玩家进入。” 谨慎“上路” 即便“下半场”能成功开启,顺风车面临的问题与过往无异:要确保安全,要合规运营,前者意味着悲剧不能再重演,后者则意味着顺风车不能成为盈利性的“黑网约车”。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