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中国手机历史性崛起:从边缘到未来中心的战略进化
OV成功的背后,其实是“认知人民”、“认知规律”的必然结果。我们将这个中国特色的务实打法概括为“人民战争竞争思想”,包括:需求从人民群众中来;营销到人民群众中去;销售和人民群众合作;口碑靠人民群众定义;成功是人民群众胜利。 在2013-2014年这段时间,中国在很多高速发展的地区涌现出了强烈的智能手机需求,从而引发了一场新老品牌错综复杂的竞争。 那么把镜头拉回到2019年的市场,我们发现这些剑走偏锋的冒险家都走进了行业中心品牌的行列。华为和荣耀手机更是引领了这次新老交替,根据数据调查公司GFK发布的2019年二季度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长期立足于研发的华为和荣耀已经实际接近46%的市场份额。 而他们的成功要素可以简单概括为:华为发现了高端机配合独立芯片研发的“边缘”机会,荣耀应用了年轻化潮品的边缘策略。同样,OPPO和vivo在城市的边缘构建渠道和品牌,小米从Iot的边缘机会中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显然,曾经处于中心地位的苹果和三星从没有实践过以上这些打法。 复盘来看,我们看到了边缘突破的偶然与必然,那么,这里先阐明一下:所谓的“边缘战略”是什么?我们有必要承认,想要在要求高度聚焦的中心和要求高度适应性的边缘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很困难的。 首先,边缘有很多可能,并非所有的边缘可能会成为未来竞争的中心点。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分析就能知道哪一个边缘机会可能会在未来帮助我们赢得市场,那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了!正因如此,在边缘机会上聚焦其实是有风险的。每一个成功案例的背后我们都能轻易找到100个非常大胆而凶悍的尝试者,只不过他们最终都没有成功。 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及了90年代的时候苹果失败的例子。除此之外,西门子、爱立信、微软(购买了诺基亚的手机业务)也都想要进军手机行业,然而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公司在当时还都掌握着大量的资源。 更不要说中国那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巨头:HTC、酷派、乐视、魅族、锤子等,他们都做过很多独树一帜大胆的尝试。作为企业,随便看到个边缘机会就撒钱的话是行不通的,企业一定要学会选择。毫无选择的适应一切变化只会让适应的过程变得异常昂贵,那么边缘就变成了你的终结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对于大企业而言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在面前众多的选择中,哪一个潜在的机会是该选择正确的道路并且推动生意向前发展,我们应该对100个机会都进行平行投资吗?这其实也代表了与上述过分冒险态度相对立的另外一种错误的态度——过分保守,路径依赖。 所以,简单说:“边缘战略”就是相对于特定时间点强势竞争对手的中心化战略,差异化寻找未来的机会。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