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入华第9年,城市开始回归理性,企业逐渐明晰定位
对于智慧城市,中国电信也早已有了明确的规划:将以完善城市感知为基础,对时空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存储;以加强建设城市平安工程为关键,维护城市运行安全;以打造未来城市为目标,利用“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实时为政府注智、为城市赋能。 同样,中国联通在智慧城市领域也进行了布局,并提出“1+3+n”智能城市产品服务体系,1是顶层设计,3是“通信一张网、服务一朵云、运营一大脑”、n是智慧政务、智能交通、智慧园区等智慧城市应用。 不过,5G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应用,三大运营商的已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并先后打出了“5G+物联网”双重拳。 毋庸置疑,5G将带来更广泛的连接,实现万物互联。在这样的背景下,最受益的企业莫过于运营商。 智慧城市是个人战更是团体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钱”的地方就有BAT。 数据显示,我国智慧城市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25万亿元。此外,我国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居世界之最。 政府在智慧城市的订单预算上也丝毫不手软,动辄以亿元计。比如最近,阿里云城市大脑中标“智慧九江”1.9亿人民币项目。 面对这样一个万亿级市场,可以说运营商是伴随智慧城市成长的传统从业者,而互联网企业则是这个行业的后来居上者。2019年10月,据不完全统计,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集中在BAT(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以及三大运营商等企业。 一般认为,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包括五个层面:感知层、通信和网络层、城市数据和控制层、城市应用层和支持系统层。 其中通信和网络层、支持系统层是为智慧城市运行提供必要支撑,这三者也被认为是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同时也是运营商的主要发力点。 而城市数据和控制层则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功能,也是互联网厂商竞争最为胶着的一部分。 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城市旅游、交通出行、就医教育、政务便民等方方面面的智慧硬、软件的各层升级。因此,只有运营商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真正接纳彼此,开放合作才能做好智慧城市这项大工程。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