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入华第9年,城市开始回归理性,企业逐渐明晰定位
业内分析师认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对传统的生态形成了挑战。其中,技术生态调整最为明显:传统的集成开发正在向系统平台建设转变,以前使用的商业软件也在向开源技术转型。商业生态也在出现调整,从以前的集成商为核心向平台技术提供商转变,从项目制厂商向服务型厂商转变。 国内阿里巴巴、腾讯科技、华为为主的平台企业,凭借着强大的生态建设和整合能力,在这一轮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竞争力开始凸显。 CV智识查询公开资料发现,BAT中,只有阿里巴巴与三大运营商及其物联网公司达成了合作,百度次之,但也与三大运营商达成了全面战略合作,而腾讯则与众不同,与三大运营商均未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只是在C端和车联网等垂直领域有合作。 在商言商,一个巨头企业的自觉,大概就是并不乐意将自己的大蛋糕分给合作方,于是现在的智慧城市格局在寡头游戏之下,还存在着拉拢小企业选择和站队的情况。 而这一点从BAT三家在2018年和2019年的投资版图中就能看出。 根据公开数据,2018年阿里巴巴投资了13家企业服务公司和9家硬件公司,同样,腾讯投资了17家企业服务公司和3家硬件公司,而百度投资了15家企业服务公司和19家硬件公司。 虽然百度投的公司数最多,但这之中涉及智慧城市领域的公司最少,只有两家,从中也能看出百度对智慧城市业务的重视程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则是,在2018年阿里巴巴在智慧城市领域布局比较激进,腾讯在2019年投资智慧城市厂商比较多。 在10月底,腾讯还对外正式推出“腾讯WeCity加速器”,招募智慧城市六大赛道的企业,并提供资本、技术、资源等加速包,不难看出,腾讯已经意识到自己起跑慢了半拍,正在拉拢合作伙伴全力追赶。 在这之中,阿里巴巴已经先后与CV四小龙中的三家进行了投资或合作,为智慧城市布局提速,而腾讯也与软件巨头东软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也将深化在智慧城市的合作。 除了投资组站队之外,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还十分重视与AI公司的合作。究其原因,智慧城市涉及政务、交通、安防、文旅等各个方面,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不能将各个领域的公司全面覆盖到。 值得关注的是,在智慧城市的各个板块之中,除了大的平台型公司,AI初创公司的贡献能力已不容忽视。 银杏谷资本总裁陈向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智慧城市是一个孵化新产业的沃土,所以城市大脑它不仅仅是一个设施,它更是一个承载数字经济的沃土,每个城市大脑在推进过程当中,它会孕育很多新的产业。 尤其是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这样被投资人和产业界统一看好的新领域,创业者们在争相入局,行业不断释放发展潜力。 而新的产业将会带来一批新入局者。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行业概念企数量将超过1500家。 智慧城市的未来蓝图固然很美好,但现实还是给人打击。 目前智慧城市行业还是处于莽荒期,很多应用是离散型的状态,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同时,各地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和能力不一,实际效益不大、发展碎片化、可持续运营能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 此外,与理想情况不同,当下还是各家企业各自为政,用着自己一套方案的情况为多。政府若要与多家合作部分内容或者需要换合作方时,会有对接成本或是要推倒重来。 更为重要的是,智慧城市不同于商业场景,对于非标品的验收也只能通过侧面数据来进行,而城市有没有智慧、城市节能或节约成本多少难以精确描述。 结语 狂热,激战,合作,冷静。经历过阵痛期后,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能够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智慧城市,关注智慧发展为城市带来的实质收益与成本,回归城市发展的本质。 如今中国智慧城市新建设热潮正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迅速蔓延。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