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社交,巨头们的新战场
早在PC时代,阿里就已经意识到社交的重要性,因此,基于淘宝,其做了阿里旺旺这一客户端。虽然阿里旺旺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但其致命的地方则在于使用场景的特殊性,即它是一款临时性的买卖家进行实时沟通的工具,一旦交易结束,双方的交流自然会中断。不能够转变成真实社交的产品,在QQ面前自然没有胜算。 到了2013年,在移动社交兴起发展,微信已经打败米聊收拾残局之时,阿里宣布将力推移动社交工具“来往”,马云甚至亲自为其站台推广。 然而,即使来往在产品功能上多是针对微信,但由于阿里的电商基因,其吸引最多的,还是众多商家的入住,而不是真正的普通用户,其结局自然不言而喻。 此后,阿里巴巴还在支付宝上上线“圈子”功能,但因很多大尺度照片,掀起轩然大波之后,被迫停止业务发展。 眼见To C领域的社交已经无望,毕竟腾讯的社交地位已经奠定,所以阿里转战To B社交,研发“钉钉”这款产品,转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事实上,从产品功能上来看,其并不能够完全称之为一款社交产品,更多的还是偏向服务类。但也正是基于这款产品,阿里算是尝到了社交的甜头。 在汽车领域,BAT三大巨头围绕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深入布局,百度的核心在自动驾驶,阿里则是在车机系统,腾讯则在上层应用。 那么,尝到了社交甜头的阿里,比腾讯先入局汽车领域,是否能够一洗传统社交“之耻”? 车载社交之争 相较于移动社交产品功能的多样性,车载社交产品则比较单一,毕竟,整套产品逻辑是不相同的。 一方面,驾驶场景对于驾驶员的注意力是有天然要求的,事关行车安全问题,所有的企业在设计产品时,不得不谨慎再谨慎。 另一方面,车载社交工具需要基本的操作系统或平台来实现,但当前并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汽车上提供成熟的跨平台解决方案。 换句话说,目前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相关解决方案,想要在汽车上实现像如今手机上统一的操作系统,并集成相关应用,还需要很长时间。 也正因此,目前市场上发布的三款社交产品,基本上都是提供最基础的社交功能,即收发信息和语音通话。不过,相较于威马汽车的突然入局,腾讯和阿里在车载社交领域的布局可以说是更水到渠成。 于腾讯微信而言,基于其在移动社交领域的积累和布局,可以说是很多车企都希望其能够上车。甚至当前市场上已经有打着微信旗号的车联网平台出现。 但此前马化腾曾在公开场合说过:“现在一些车企的车联网中搭载的信息都是不正规的,没有的到微信授权。” 车企希望正版微信能够上车,一方面是满足用户的真实社交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其能够成为自身的爆款产品,从而能够形成特殊的竞争优势。 对腾讯来说,将微信搬上车,除了满足各种需求外,从其自身来讲,在移动社交领域其发展已经见到了天花板,但汽车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这能够有效的满足腾讯未来的发展需求。 基于此,今年8月,在重庆智博会会上,腾讯联手长安,正式演示了微信车载版的使用方式。其中,通过语音交互,用户能够给好友发送和收发相关信息,同时还能够进行语音通话。 而除了语音交互之外,腾讯还将车载微信版与车身硬件进行了打通,在方向盘上有专属的微信按键,一键就能收发消息和语音通话接听等。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