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呼唤数据中心“整合者”
2020年5月9日,中金数据庆祝了15周岁生日。在北京、昆山、烟台和武汉,中金数据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布局正不断完善。特别是已经全面复工的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预计最快将于2020年6月底投产,二期项目将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建设,预计明年6月底投产。这对于武汉国家网安基地的建设无疑是一个利好,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在资本运作层面,2019年11月,中金数据与基汇资本建立合资伙伴关系,成立专注于在中国开发、收购和运营超大型IDC的项目资产包。基汇资本已为此项合作设立了“互联网数据中心基金”,据悉该基金一期的资金规模是中国数据中心投资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行业基金之一,且投资人全部来自于全球顶尖知名机构。 “新基建”是一个加速器,让数据中心厂商加快了转型、优化的脚步。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也就是俗称的“风火水电”的建设虽然非常重要,但这些对于数据中心和IDC厂商来说只是最基础的,除了在技术上锐意创新以外,更需要在业务和运营模式、专业服务,以及了解客户需求等方面下大功夫。 从厂商的角度看,“新基建”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来说肯定是加分项,将有力地刺激和促进整个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基石的核心和基础支撑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另外,“新基建”也对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绝不能低水平、重复建设,而应在宏观合理规划的情况下,根据各地客户的实际需要和具体的业务场景,打造绿色节能、智能化管理和运维、成本优化的高质量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者和使用者,不能为了建数据中心而建,而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为“新基建”服务,让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快速落地,造福整个社会。 产业集中,数据中心需要“整合者” 其实,“新基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曾明确了提出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虽然后来“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写入了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但当时“新基建”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大火”。 进入2020年,从1月到3月的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包括1月3日的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14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月2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2月23日的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内的密集的中央会议,从各个角度对“新基建”进行了深入解读和诠释,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和部署,“新基建”项目被快速提上日程。 数十万亿资金的投入、成百上千个项目动工,确实让人感到欢欣鼓舞,但也有人指出,“新基建”虽好,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并不能给“后疫情时期”经济社会的复苏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金数据董事长杨洁却不这样认为:“虽然目前关于‘新基建’还存在争议,但从投资规模、建设周期、应用周期、产出周期等方面来衡量,‘新基建’无疑是‘近水’。另外,所谓的‘新基建’,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即便是在老基建领域,用‘新基建’的方法和工具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新的价值。再有一点就是关于投资,有人认为老基建是由国家和政府来投资建设,而‘新基建’的资金应主要来自于市场。其实,更准确地说,‘新基建’应该是一种混合投资模式,既包括国家和政府的投入,也有多样化的市场投入,包括民营资本,甚至外资。这是因为‘新基建’的进入、管制门槛没有老基建那么高,资本进入相对容易,诸多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